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重慶
重慶
重慶巴南區以“六有”“四化”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物聯網試點建設
發布時間:2015-01-07 09:32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5-01-07

  公共文化物聯網,是借助互聯網科技,開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服務項目和群眾需求對接,加快服務社會化發展。2014年以來,重慶市巴南區積極開展試點工作,深受基層歡迎,一個“你點我送,互聯互通,政府購買,社會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正在形成。 

   一、深入基層調研,建立工作保障 

  巴南區通過走訪基層,收集群眾意見100余條,找准當地公共文化服務產品供給與群眾需求不對接、文化人才不足、陣地空殼現象突出、資金使用效能不高等突出問題,確定了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將公共文化物聯網試點工作作為全區文化改革創新重點項目,建立領導小組,制訂實施方案,明確了構建管理平台、發展基層服務點、建設資源庫、規范工作流程、整合資金使用、培育文化志願者、實施績效評價7項重點任務,細化了年度推進計劃,建立了工作保障機制。 

  二、做到“六有”,打造服務載體 

  參與網絡建設,做到有平台。該區積極參與全市公共文化物聯網絡平台建設,並不斷優化,現已成功上線試運行。正在探索將區電子書屋項目納入公共文化物聯網運行。 

  加強人力保障,做到有隊伍。在區文化館建立了區服務中心、各鎮街文化站作為基層服務點試點。大力發展配送主體,招募公告發出後,社會各界積極響應,有62支文藝展演團隊和432名文化志願者報名。按照“招隊伍不招場次”原則,通過比選確定了文藝團隊29支、志願者專家80余名作為配送主體,接受基層點單預約。 

  不斷豐富資源,做到有內容。建成演出、講座、培訓和展覽4個資源庫並上線運行。現有文藝演出節目62 套,培訓有音樂、舞蹈等10余個類別,展覽有5套展品,講座有文藝、家庭教育、養生保健等37個專題,專門引進西演集團組建了巴濱游藝團,每年開展街頭巡演100場。2014年通過點單到基層巡演66場。志願者專家到基層開展培訓、講座170余場。 

  制定扶持措施,做到有服務。統一設計制作了背景板、培訓主持詞等,統籌做好場地、安全、舞台、電力等保障。制定了《民間藝人(文藝團隊)扶持管理辦法》,開展民間文藝團體和志願者業務培訓6次﹔專門為民間文藝隊伍採購了音響、展架等設備20余套,編寫演出資料2期。 

  整合專項資金,做到有經費。2014年整合各級公共文化專項資金200余萬元用於試點。今年將整合專項資金600余萬元用於公共文化物聯網服務。 

  廣泛共建共享,做到有社會參與。建立聯動機制,聯合相關部門、各鎮街、各協會積極推薦招募文藝團隊和志願者,共同做好配送保障﹔倡導鼓勵社會各界通過公共文化物聯網面向基層開展文藝展演等配送活動。 

  三、實現“四化”,提升服務水平 

  推進城鄉一體,服務標准化。嚴格實行配送主體准入制,制定了統一的招募流程、入選標准、合同文本等,規范操作程序。明確了配送主體服務標准和服務點預約基本條件。實行配送份額均等化,對基層服務點按村居數量統一均等分配場次,推動了城鄉公共文化一體發展。 

  弘揚傳統文化,資源本地化。注重培育本地特色文化資源,大力傳播優秀民間文化。29支團隊中,培育了木洞山歌、接龍吹打、花溪歌舞、姜家龍舞、跳石昆詞、百姓名嘴等本地民間團隊24支,並要求服務點預約一定場次的民間文藝團隊,從而推動民間文化隊伍水平不斷提高。 

  擴大輻射影響,活動品牌化。將原僅在中心城區開展的“歡笑巴南”群眾文藝大舞台、“巴地聽雨”文藝鑒賞沙龍、“巴人圖語”文化講座等品牌文化活動和相關節慶活動,納入到項目資源庫,通過開展點單預約,在基層鎮街廣泛開展,使活動更接地氣,擴大活動影響力。 

  優化服務流程,評判社會化。建立了“申請→預約→安排→配送→考評→反饋”服務流程,在點單預約、配送服務、網上評價等環節,建立了征求群眾意見、填寫配送回執、百姓“評星”、群眾意見反饋等系列社會評價措施,並通過綜合評價確定每次服務等次,按等次支付配送補助資金和作為次年入選基本條件,形成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群眾評判為標准的工作機制。(來源:重慶市文化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