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重慶
重慶
重慶市立足“四個創新”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發布時間:2015-04-14 10:59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5-04-14

    近年來,重慶市委、市政府著眼文化強市建設目標,按照城市文化建設“強身健體”、農村文化建設“固本強基”、城鄉文化“互動共贏”的思路,堅持以重點帶全局、以建設促發展,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取得一定成績。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後,重慶高度重視,立足“四個創新”,加快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標准化、均等化,服務途徑社會化、多元化,服務手段數字化、高效化,服務機制民主化、法治化,力爭到2020年,建成農村“半小時文化服務圈”和城市“十五分鐘文化圈”,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一、創新資源整合方式。一是系統內,充分發揮大部門優勢,整合文化、文物、廣電、新聞出版資源,創新開展中國文化網絡電視建設“入戶”、“入站”試點工作,實現全市IPTV電視全覆蓋, “入戶”到家庭,“入站”到各級館、站、室,解決好最後一公裡問題。整合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廣播村村響電視戶戶通、農家書屋工程、“渝州大舞台”城鄉文化互動、惠民電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實現一個平台多項內容。二是系統外,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的作用,由文化部門牽頭,充分發揮各部門職能作用和資源優勢,在規劃編制、政策銜接、標准制定和實施等方面加強統籌、整體設計、協調推進,建立統一的公共文化服務平台。

    二、創新內容提供模式。一是面向社會購買演出服務,在2014年全市5個區縣試點基礎上,2015年向全市所有區縣推開,通過政府採購,分層級為基層送演出。計劃市級每年為各區縣(自治縣)購買的演出服務原則上不低於10場,區縣(自治縣)每年為各鄉鎮(街道)購買的演出服務原則上不低於4場,鄉鎮(街道)每年為各村(社區)購買的演出服務原則上不低於4場。二是公共文化服務物聯網建設,在2014年8個區縣試點基礎上,2015年擴大到19個區縣,2016年拓展到所有區縣,搭建起全市統一的網絡服務平台,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產品的配送。三是出台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性意見和目錄,完善公益性演出補貼制度,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三、創新長效管理機制。一是完善對區縣黨委政府的考核機制。在市委市政府已經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對區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實績考核基礎上,以效能為導向,進一步健全完善考核指標體系,細化實化建設任務,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以目標倒逼進度、以時間倒逼程序、以督查倒逼落實。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機構免費開放績效評估制度,建立政府部門組織專家考評與委托第三方獨立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完善服務質量監測體系,研究制定公眾滿意度指標,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增強免費開放公共文化服務評價的客觀性和科學性。三是建立穩定增長的公共文化服務財政保障機制,建立市和區縣按比例分擔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運營經費保障機制,建立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保障機制,落實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文化經濟政策,鼓勵各類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

    四、創新傳播載體平台。一是加大文化科技創新力度。以國家文化科技創新西部行動為契機,以重大文化科技創新項目為牽引,支持開展產學研用結合的科技創新,以先進技術支撐文化領域產品創作、生產和傳播。二是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統籌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數字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建設、直播衛星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地面數字電視公共服務、農村數字電影放映、數字農家書屋、城鄉電子閱報屏建設等項目,構建標准統一、互聯互通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在基層實現共建共享。三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傳播能力。靈活運用寬帶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廣播電視網、衛星網絡等手段,拓寬公共文化資源傳輸渠道。大力推進“三網融合”,積極推進有線電視網絡建設和數字化雙向化改造,加快推進直播衛星和地面數字電視覆蓋建設,努力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來源:重慶市文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