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重慶
重慶
重慶市盤活資源統籌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發布時間:2015-11-25 09:44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5-11-25

  重慶市早在2005年就將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市民教育、科技普法、體育健身等功能為一體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作為建設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地區的重要內容予以推進。歷經十余年探索,目前已實現全覆蓋,並基本建立起資源管理統一、使用統一的良性機制。2020年全市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面提檔升級,服務效能明顯改善。 

  一、硬件建設實現全覆蓋。一是鄉鎮(街道)文化站實現全覆蓋。該市於2006年起啟動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到2010年建成824個,實現全覆蓋﹔在此基礎上又提出建設標准化的街道綜合文化站,通過2年努力,到2012年建成186個。在推進綜合文化站建設中,該市明確責任分工,實施主體為區縣政府,各級文化部門負責制定規劃、督促檢查、指導業務,同時明確每年召開現場會,總結表彰,簽訂協議,落實任務,有力保障了工程進度。二是村(社區)文化室實現全覆蓋。村文化室主要依托各級組織部門的村級綜合性服務中心進行建設,從2005年起實施,到2010年建成建筑面積30平方米的8318個,實現了全覆蓋。社區文化室分2個層級推進建設,其中遠郊區縣主要依托各級民政部門的社區服務站配套建設,主城九區由當地文化部門自行建設,建筑面積均達100平方米,截止目前,全市社區文化室已建成2721個,實現了全覆蓋。  

  二、軟件建設實現標准化。一是准確定位。該市依據文化站和文化室的主要職能開展內容建設。其中:依據文化站的書報刊借閱、文藝演出活動、公共文化資源配送流動服務、體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動等綜合性職能,由各級文化部門配備圖書、群文器材、共享工程設施、健身器材等資源﹔依據村文化室的圖書借閱、組織群文活動、培訓文藝骨干、加強農村文化中心戶業務指導等職能,由各級文化部門負責群文器材、圖書資源配送,各級體育部門負責健身器材配置。與此同時,該市還積極整合組織部的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宣傳部的夢想課堂,文明辦的道德講堂,婦聯的新家庭文化室、婦女之家、家長學校,團委的市民學校、青少年之家、微型青少年宮,科協的科普活動站(室)和科普畫廊等公共文化資源,充實文化站、文化室內容,實現資源共建共享。二是制定標准。2010年,重慶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原市文化廣電局、原市新聞出版局聯合印發《重慶市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常規管理辦法》,對文化站(室)涵蓋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家書屋、免費開放空間、服務項目和數量、服務時間等服務內容及要求進行了明確,同時要求綜合文化站每站必須配備3—5個編制,每個村(社區)需配備1名兼職人員,以提升其綜合管理服務水平。 

  三、模式探索實現新突破。該市在前期超前謀劃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基礎上,採取新的建設思路和措施,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一是明確總體建設思路。堅持統籌規劃、查漏補缺、完善體系、強化管理、提高效能,重心向下,夯實基礎,著力改善農村和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條件。二是做好統籌規劃。在建設方式上,採取新建、劃撥、購買、改擴建、整合資產、租用等形式建設,尤其要2000年以來實時變化的全市鄉鎮和行政村數量為依據,對原已建設後因拆並而閑置的文化站(室)進行全面的調查統計,並進行合理規劃,完善建設,恢復開放。同時,主要採取整合閑置中小學校、撤並鄉鎮政府閑置資產等進行建設。三是統一建設標准。實行“七個統一”,完善設備設施。即:統一設計一套特點鮮明、群眾喜愛的標識﹔統一布置室內活動空間﹔統一配備圖書報刊品種及數量,每個中心預計藏書2500冊以上、報刊10種以上﹔統一建設面積3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電子閱覽室,並提供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統一配建文體廣場,同時配備文體活動器材和設施﹔統一設置文化服務信息宣傳欄﹔統一實施免費開放。四是建立良好的運營機制。建立政府統一領導、文化行政部門牽頭、街鎮文化中心(站)具體實施的工作機制,整合文化、宣傳、黨員遠程教育、農技科普培訓、農村電商平台、體育等系統資源,實現部門(街鎮)協同建設、村居統一管理、中心開展綜合服務的一體化機制。(來源:重慶市文化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