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重慶
重慶
重慶市文化委以信息化、標准化雙輪驅動行政審批改革工作
發布時間:2017-05-03 11:15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7-05-03

  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以來,重慶市文化委圍繞新定位、新要求,加快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上承下放、寬嚴並重、管服結合,探索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現代行政審批體系,取得明顯成效。

  一、信息化建設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逐步成型

  一是實現網上行政審批全覆蓋。市文化委現有47個行政審批事項(含86個子項),在市級部門中位居首位。除涉密事項外,所有項目實行“一站式服務、一窗式受理、一網式辦理”,杜絕“雙軌運行”、“線下辦理”﹔開通行政審批手機服務渠道,增加“重慶文化”微信公眾號“微大廳”行政審批服務功能,實現實體審批大廳向“網上”和“掌上”雙向延伸。3月5日,重慶新聞聯播以《凝心聚力抓改革 市文化委:打造行政審批“一張網”》為題進行了報道。二是加強網審改革成果的應用推廣。發揮40余個市級行業協會的宣傳、普及作用,引導、督促從業人員改變傳統申報方式,盡快適應網上辦理﹔全面改版市文化委網上辦事大廳,優化升級欄目設置、版面布局及瀏覽操作,突出信息公開、在線辦理、咨詢互動、建議投訴和結果公示等功能,方便社會公眾知曉與操作。三是豐富自助終端服務設備。在行政審批服務大廳“自助區”添置多媒體查詢機、電腦、高拍儀、掃描儀、打印機等系列電子化設備﹔在“等候區”增設2台電子閱覽機,提供5000余種電子出版物的閱讀及免費下載﹔開通免費WiFi服務,為群眾創造便利網絡環境。四是提升審批人員業務技能。先後3次邀請市網審平台研發公司技術專家開展專題培訓,並給每位審批人員配置專用內網電腦,確保審批工作安全、有序。

  二、市場化鬆綁提速,簡政放權力度進一步加大

  一是降低文化市場准入門檻。2016年至今,清理規范市級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32項,取消市區(縣)兩級行政審批項目17項,調整比例位居市級部門前列。二是大幅精簡審批流程和申報材料。規范審批流程,統一為受理、辦理、審核、決定和許可文書發放5個環節﹔縮減所有審批項目的辦理時限,全委辦理總時限壓縮35%﹔對接商事制度改革,不再要求21個主體資質許可事項重復提交營業執照載明的內容材料﹔凡國務院決定保留的許可前置事項,不再要求提供驗資報告、資信證明。三是厘清權力清單事項。在初步確立104項行政權力的基礎上,進一步精簡權力事項,最終確立市級權力清單事項89項,佔市級權力事項(3709項)的2.39%,是全市行政權力事項最少的部門之一。四是徹底終結非行政許可審批。按照國務院和市政府關於非行政許可審批的清理原則,對保留的10個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取消5項,調整為其他權力事項5項。五是規范行政審批動態調整程序。根據法律法規“立改廢”情況,對26項行政審批事項進行變更,及時面向社會挂網公布,並在10個工作日內向市編辦、市政府電子政務辦履行調整手續。

  三、制度化設計加強,行政審批政策體系不斷健全

  一是出台行政審批工作規程。制定《重慶市文化委員會行政許可規程》,從受理模式、審查流程、辦理時限到送達方式等,對原有行政審批流程進行全面優化和再造,注重針對性和操作性,最大限度減少自有裁量空間。二是編制服務指南和業務手冊。更新完善86個行政審批子項的辦事指南和權力事項審查手冊,列明事項名稱、辦理依據、受理機構、審批時限、申報材料等相關要素,細化審查環節、審查標准,做到具體翔實,一目了然,堅決杜絕審批人員擅自增減權力行使。三是完善大廳服務體系建設。構建以大廳為主導的行政審批運行機制。全面推行受理單制度,強化形式審查職能,落實6項現場辦結事項,試行2項告知承諾事項。同時,修訂《行政審批工作首問負責制度》《行政審批服務承諾制度》《行政審批一次性告知制度》等5項工作制度,制定《行政許可案卷管理辦法》,做到一事一卷,一卷一號,確保案卷的真實性、詳實性和完整性。四是充實配強專門工作力量。形成由委主要領導統籌協調,分管領導牽頭負責,政策法規處、審批大廳、審批業務處室和財務後勤部門密切配合、共同推動的局面﹔加強大廳人員配備,增配1名副處長和2名熟悉法律和審批事務的行政專職人員專司其職。

  四、精細化管理跟進,後續監管與放權賦能協同發力

  一是健全信用約束機制。制定《重慶市文化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案》,計劃到2018年,建成覆蓋全市文化領域的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開展信用信息採集基礎工作,建立現有經營單位和從業人員的基本信息電子檔案,建成重慶市新聞從業人員不良從業行為記錄數據庫。二是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建立完善“一單、兩庫、一細則”﹔加強培訓,組織全體執法人員,以《重慶市文化委員會“雙隨機、一公開”實施細則》為指導開展學習和培訓,提升執法監督能力。三是加強電子監管平台建設。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經營監測、數據分析、年度核驗等工作,及時、准確、可視化掌握市場主體的動態信息。目前,對廣播電視的監管採用重慶市廣播電視監測台﹔對網絡視聽節目的監管採用互聯網視聽節目監管系統﹔對新型傳播渠道IPTV,開發了IPTV監管平台﹔對文化市場的監管採用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台。(來源:重慶市文化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