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福建
福建
福建省文化廳“八項舉措”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
發布時間:2017-08-25 09:40 來源:福建省文化廳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福建省文化廳 2017-08-25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及福建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福建省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實施方案》,福建省文化廳出台了《福建省文化廳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重點任務及責任分工方案》,加強福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推動福建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挖掘整理。一是組織福建特色文化研究。組織力量對朱子理學原著、朱子傳說故事和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和展示,出版研究成果。繼續加強媽祖文化理論研究,深入挖掘媽祖文化內涵,出版研究成果。整理革命手稿文電、革命故事、革命先烈名言、革命標語口號,重點挖掘革命文物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編制出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文化發展專項規劃》,全面引領推動福建海絲文化建設。二是組織編寫福建文化記憶叢書。編輯出版福建古代書畫名家叢書,2017年完成福建文化記憶系列音像出版物《福建古村落》《福建工藝美術》出版。2017—2018年完成福建文化記憶系列圖冊之《媽祖信俗》。三是組織整理和出版福建古籍。推進全省古籍普查登記工作,指導編纂《館藏古籍普查登記目錄》或《館藏古籍普查登記圖目》工作。推出林則徐《林少穆先生雲左山房書目》暨相關古籍的高彷復制本。

  加強福建優秀傳統文化保護。一是加強歷史文化街區、古村落古鎮保護。摸清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村落中文化遺產資源,提高文物保護單位級別。編制保護發展規劃,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對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村落的補助資金。提升三坊七巷文化內涵,抓好朱紫坊、上下杭等歷史文化街區和煙台山、冶山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修復工程。二是加強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深入實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制定《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推進以龍岩、三明為主體的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程,建設一批整體性保護重點區域、傳習中心和生產性保護項目。研究制定《福建朱子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綱要》,設立省級並爭取設立國家級朱子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編制《國家級媽祖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規劃綱要》,啟動國家級媽祖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申報工作。在全省規劃設立一批畬族文化生態保護示范點。三是加強文物保護工作。推動《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規劃》編制,全面實施《福建省“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和《福建土樓保護規劃》。全力做好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工作。推動“萬裡茶道”(福建段)申遺工作。全面推動三明萬壽岩遺址與武夷山城村漢城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平潭殼丘頭文化遺址建設。繼續推進曇石山文化遺址博物館建設,全面實施德化窯遺址、明清海防遺址、奇和洞遺址、月港遺址等大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深入實施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推進紅色文化保護立法。四是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積極推動《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立法工作。建立完善國家級、省級和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組織實施福建傳統工藝振興工程。推進“福州漆藝”“木偶戲”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建設。五是加強福建書院修復建設。組織力量對福建書院進行全面普查,科學編制保護方案,對未定級的書院實施搶救性保護。

  推動福建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展示。一是組織優秀傳統文化系列展覽展示。策劃“八閩優秀傳統文化風採”系列展覽,實施福建文化記憶數字影像線上線下展示工程,組織福建省非遺傳統工藝精品大展,評選“福建名匠”。實施“閩籍書畫名家搶救工程”,推出“閩籍名家書畫作品展”系列活動,打造漆畫品牌,促進漆畫傳承出新。二是拓展展覽展示方式。推進建設省圖書館VR數字閱讀體驗廳、福建博物院VR體驗中心等9個VR體驗中心,組織開發《四大名著VR導讀片》《海峽夢﹒五緣情》等12部歷史文化VR專題片。建立地方戲曲VR體驗中心,依托“互聯網+”建立“空中劇場”戲曲傳播模式。三是舉辦福建優秀傳統文化論壇講座。組織舉辦“回顧與展望——振興福建非遺傳統工藝專家研討會”。策劃舉辦“八閩優秀傳統文化趣談”系列講座。邀請知名的書畫評論家、專家學者、收藏家等開設文化講壇、微講壇。

  打造福建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精品。一是組織優秀傳統文化舞台劇精品創排。打磨提高綜藝專場《朱子之歌》,莆仙戲《海神媽祖》等反映福建優秀傳統文化的舞台作品。實施福建“海絲”文化藝術精品工程。充分挖掘福建“紅色題材”,塑造福建歷史文化名人形象和當代新福建人形象的舞台藝術作品,力爭3至5年內推出具有較高藝術水平、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的一批優秀文藝作品。二是打造福建優秀民間音樂精品。通過舉辦福建藝術節、福建音樂舞蹈節、福建曲藝節,發現創作福建優秀民間音樂,培育民間音樂精品。三是組織挖掘民族民間文藝精品。聯合開展文化部批准立項的2016—2017年度地方特色資源建設項目電視紀錄片的攝制與傳播工作。“絲路百工”電視紀錄片擴大拍攝地域,爭取2018年在央視九套播出。

  建設全國地方戲曲保護傳承示范基地。一是組織實施瀕危劇種曲種搶救工程。每年搶救2個大戲和20個折子戲(小戲)。每年選擇10位老藝人特別是瀕危劇種老藝人進行“薪傳計劃”,制作一批戲曲名老藝人表演藝術系列專題片。組織專家學者編撰《閩劇傳統劇目叢書》和瀕危劇種曲種系列叢書。二是創排一批地方戲曲精品劇目。扶持閩劇《黃勉齋》、高甲戲《浮海孤臣》等一批新創劇目,整理改編京劇《大鬧天宮》等劇目,對高甲戲《大稻埕》、京劇《趙武靈王》、閩劇《雙蝶扇》等一批基礎較好且有潛力的作品進行深加工。扶持薌劇《谷文昌》《生命》、京劇現代戲《紅色後衛》等戲曲劇目。三是實施地方戲曲經典音配像工程。開展我省像音像工程,留下最完美的藝術記錄。深入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實施福建傳統劇目抄本保護修復和數字化項目工程。建立福建傳統戲曲音像資料庫,對老藝術家的舞台表演及歷史記憶等進行永久性的搶救保存。四是加快推進“戲曲進校園”工作。每年精選5個經典劇目,20個易於學唱的經典唱段,制作成光盤光碟等音像資料進學校播放。與教育部門聯合開展戲曲進校園演出活動,逐步實現每校每年免費觀看1場戲。各戲曲院團每年至少組織5位優秀戲曲演員深入各級學校開展戲曲知識普及講座或結對輔導。

  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發展。一是挖掘旅游基地優秀文化內涵。文化遺址重點挖掘名勝古跡背後故事、傳統文化內涵﹔武夷山景區重點挖掘朱子文化、茶文化、閩越文化、道教文化﹔福建土樓景區重點挖掘客家文化、閩南文化、建筑文化﹔紅色旅游景區重點挖掘以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為主的文化內涵。二是建設特色文化文物小鎮。組織開展“福建省民間藝術之鄉”評選命名。從藝術類、非遺類、文物類、歷史文化名城類、文化創意融合類等五個類型進行特色文化示范村鎮建設規劃。對三坊七巷、泰寧、白水洋等全省重要旅游基地,通過建設一批特色文化示范小鎮、文化旅游生態融合示范區等方式,提升旅游基地文化品位。依托曇石山遺址、城村漢城遺址、福建藝術職業學院劇場等建設文博文物小鎮。三是大力發展傳統文化創意產品。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文創產品開發,鼓勵創意設計企業通過限量復制、加盟制造、委托代理等形式參與傳統文化創意開發。扶持文化文物單位形成產業技術聯盟和文化創客中心。

  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陣地建設。一是策劃特色文化活動。舉辦農民漆畫技藝實驗班。策劃“我們的節日”主題文化展覽活動。開展“詩書禮樂潤身心”系列國學活動。加強福建省圖書館東南周末講壇建設。二是建設特色文化設施。推進數字非遺建設,建設“非遺”傳習所——古籍修復站。加快正誼書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繼續打造“國學經典”“中華國粹”等系列活動。實施閩台宗祠文化建設工程,實現宗祠文化信息資源數據庫上線服務。三是支持家風家訓館、博物館建設。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一批家風家訓館、鄉賢文化館。扶持社會資本投建家風家訓館、博物館。積極組織參加博物館評估工作,爭取新增一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

  推動優秀傳統文化交流傳播工程。一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展覽展演活動。配合2017年在廈門舉辦的金磚國家會晤,面向俄羅斯等國家策劃一批交流合作項目。組派福建省“非遺”藝術交流團赴哈薩克斯坦參加2017阿斯塔納世博會,組派省莆仙戲劇院《海神媽祖》赴東南亞四國訪演等。二是文化交流品牌活動。推動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數字文化長廊。舉辦第三屆海絲國際藝術節以及第十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等大型文化活動﹔支持各地辦好朱子文化、媽祖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等對台交流項目﹔策劃組織海峽論壇子項目,辦好“兩岸南明文化遺存研討會”,舉辦“閩台書院文化交流論壇”和“福建非遺文化金門行”活動﹔繼續開展“福建文化寶島校園行”活動,組織“南平武夷山茶文化劇目”與“朱子文化”入島交流等。三是建立海外文化驛站。與海外華人共同打造“福建文化海外驛站”,積極開展文化展演、學術研討、信息共享、文化貿易等活動,使之成為福建文化海外展示的窗口,體驗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平台,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的陣地,推動對外文化貿易的樞紐。(來源:福建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