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福建
福建
漳州大力發展休閑農業 初望旅游藍海
發布時間:2018-07-25 10:19 來源:福建省旅游宣傳中心 編輯:郭鵬
信息來源:福建省旅游宣傳中心 2018-07-25

  在漳州盛夏的陽光裡,由北向南,逛過龍海的休閑庄園,走過漳浦的生態農場,穿過詔安的青梅文化示范園——漳州農業休閑旅游舊貌換了新顏。這,是一片開闊的藍海。

  近年來,漳州充分利用農業優勢,普及現代農業,發展休閑農業,備受市民追捧。近日出台的《漳州市鄉村振興“345”示范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將在產業中積極注入生態、休閑、旅游、康養等功能,開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力爭打造出一批星級鄉村旅游休閑集鎮、旅游村。作為農業大市,漳州目前正處於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關鍵階段,農業休閑旅游也因此迎來了黃金機遇期。

  農場轉型,三產有機融合

  2018年,根據《福建省農業廳關於推薦申報2017年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和福建最美休閑鄉村的通知》,省農業廳認定了30家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和20個福建省最美休閑鄉村。休閑農業的評選,激發了各地創優的動力。

  漳浦縣就是積極響應的一員,在《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投資優惠政策》中,明確提出鼓勵企業開拓市場,利用荒山、荒灘投資開發各類項目,並在地價方面酌情給予優惠。位於漳浦縣前亭鎮的蜜原農場就是獲益者之一。

  “建成了冰工廠,我們種的果子就有去處﹔建成生態農場,我們做的冰棒就有人來買。”農場負責人詹畯澤說。

  2017年,蜜原生態農場大批量購置制作冰棒設備,安排工人將水果制作成水果冰棒。一番深加工後,水果換了模樣銷往市場,及時地解決了淘汰水果和人員務工兩大問題,實現從農業生產到農產品加工的轉變。

  “早在40年前,台灣就已有發展休閑農業的成功案例。”在農場成功轉型加工後,畢業於台灣嘉義大學農學院的幾位校友陸續接到邀請,來到蜜原農場為其打造全產業鏈出謀劃策,詹畯澤就是其中一位。

  到位後,他發現農場規劃的完整度遠超自己的想象:農場從承建時,就定位為打造成集生產、加工、觀光旅游於一體的生態農場。按他的話說,若事先有明確的發展方向,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性園區將會輕鬆許多。

  “加工環節可提升產品附加值。但倘若遇到台風天,樹上的果實還未成熟就要掉落,也就無法完成收成和加工,因此要再利用第三產業的附加值來彌補。”詹畯澤說。

  在還未購置加工設備前,農場的果樹、苗圃、池塘、公路等設計,就已經考慮到與休閑旅游產業相結合。“農業除傳統的生產功能以外,加工、旅游、文化宣傳、康養等功能潛力無限,不論是單一的農業生產還是以農家樂為主的農村觀光旅游,顯然都沒有真正發揮農業的功能。”詹畯澤明白,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科學規劃探索。不然,三產融合就是淺顯的排列組合,最終各干各的,三產融合成了‘三張皮’”。

  生態園裡,來了旅游導師

  “從休閑農業升級成旅游產業,對服務的要求也更高,我們想從帶游客玩轉變為教游客怎麼玩。”在詹畯澤看來,在大陸,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願意重返農村,體驗農趣。

  “雖說來大陸多年,但當朋友問及周邊旅游路線,我依然對局部景點的認知存在空白。”詹畯澤發現,大陸的許多景區在合理導覽方面都存在問題,除了在網站上發布的地址、門票、交通指引之外,缺乏專業的規劃,經營項目普遍缺乏創意,且欠缺科普性,難以使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這種反思也讓他們在建設農場時,更加注重這方面問題。2013年,蜜原農場落成1000畝土地時,同步導入產銷推廣與休閑農業理念,將農場按功能大體分成採摘區、休閑區和加工觀光區等。其中,農場騰出300畝作為游客活動區,可供游客休憩、燒烤、組織游戲和安營扎寨。與常規採摘園的模式不同,在蜜原農場,游客隻需購得園區的採摘箱,多採多得,不計水果的成本價,即可打包隨行。在豐富休閑農業體驗的同時,更設立水果冰棒和台灣農特產中心,讓游客帶回更多旅游附屬品。

  詹畯澤等創業青年,將農業當成服務業來發展,在他們看來,服務需要精細,“唯有從點滴做起,方能維系好口碑和回頭客”。憑借這一點,詹畯澤的團隊著手繪制了“蜜原生態農場地圖”,在游客入門時分發傳遞,並設在各景區交界處,方便游客隨時可以自我導航。

  盡管這種“台式”休閑農業游較為吸睛,但這仍非蜜原最初期盼。

  “適當的科普和演示才是休閑農業游的核心,這是屬於我們的品牌和特色,比旅游景區更需要導覽服務。”

  詹畯澤說,在人員方面,他們專門邀請了台灣服務業專家,手把手地指導員工如何招待游客,但由於員工多數是來自當地的傳統農民,許多人未體驗過真正的導覽服務,難以適應這一工作模式。

  近日,蜜原農場邀請的三位台灣青年組成的旅游規劃團隊,就專為解決農場再升級的瓶頸而來。

  “我們將未來的目標人群定位在年輕的家庭和團隊,針對這兩類人群,我們將策劃包括DIY制冰、攝影涂鴉等系列體驗項目,來豐富旅游行程。而在規劃休閑農業游的同時,利用原先周邊的景點,串點成線,使其成為完整度較高的旅游路線。我們也將為他們定制路書,滿足年輕消費者對於個性化及私密空間的訴求。”台灣青年陳欣瑜說,農場距離漳浦的國家濱海火山地質公園,車程僅10分鐘,若能將傳統景點旅游和休閑農業有機結合,必將實現當地旅游項目活性串聯起來。

  農業休閑,成旅游新藍海

  近些年來,國內旅游發展一片向好。有關部門預計,到2020年,中國旅游市場總規模將達到67億人次,旅游投資總額2萬億元,旅游業總收入達到7萬億元。

  然而,包括農業休閑旅游在內的一些細分領域還仍是一片藍海。

  作為中國青梅之鄉的詔安就借“青梅”之名,挺進這片藍海,實現產業的成功轉型。

  2013年,詔安“中國青梅之鄉”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7年,詔安縣出台《關於扶持青梅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扶持擴大青梅種植面積,實現到2020年全縣青梅種植面積達20萬畝,總產量達20萬噸的目標。

  在擴大青梅種植面積、引導青梅企業大力發展精深加工之余,詔安縣按照“三產聯動”理念,分別在紅星、太平兩個青梅主產區推動打造了一個集觀光、旅游、展示於一體的青梅文化示范園。

  以紅星鄉梅園為例,該示范園依村環繞金溪三角洲而建,佔地約130畝,總投資3000萬元。目前,已建成休閑小木屋、接待會議中心、烏山紅色旅游展示廳、200米木棧道等配套設施,並引進烏山周邊的白梅和青梅面積約11萬畝與百米賞花長廊。結合當地“書畫之鄉”的優勢,梅園倡導藝術家寫生、創作。如今,紫梅梅園已被列為省文藝家創作基地和潮汕地區的美術家創作基地。

  作為農業休閑游的科普部分,紅星鄉的富硒青梅博物館增添了人文旅游的厚度。“富硒青梅博物館主以文圖配合吸塑燈箱的方式,闡述中國青梅歷史文化及發展、紅星青梅產業發展歷程及大事記、青梅成長加工歷程及藥用價值簡介。”紅星鄉黨政辦主任吳劍雄介紹。

  2017年,福建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公示了12家福建省觀光工廠名單,詔安梅之韻青梅文化觀光工廠榜上有名。“實現了由傳統加工企業到服務與加工企業相結合的轉變,並且與當地旅游局、旅行社進行合作,形成了新的工業文化旅游線路。”梅之韻旅游部經理周麗誼認為,開發旅游是目前產業升級的節點,下一步,將與青梅元素更緊密地結合,營造詔安獨特旅游氛圍。

  詔安青梅產業,從生產到加工再到旅游服務的三產融合試探,是詔安抓住增長新動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作為,在漳州這片農業熱土上,還有著諸多地方正在進行著這種有益的嘗試。如今的漳州,農業和旅游的結合正持續深入。

  現階段,有了政策規劃,也有市場需求和業界實踐,漳州農業休閑旅游的藍海正在顯現。(福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