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福建
福建
閩西紅色文藝輕騎兵:文藝穿越紅土地 惠及老區百姓
發布時間:2019-02-21 08:56 來源:福建省旅游宣傳中心 編輯:趙琳
信息來源:福建省旅游宣傳中心 2019-02-21
  2019年春節前夕,福建省龍岩市的文藝家們要比往年更忙碌,2018年他們有了一個新身份——閩西紅色文藝輕騎兵,他們是新時代閩西的“烏蘭牧騎”,緊踏時代的鼓點,穿越於閩西老區山川,致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將文藝送到百姓中。
  把舞台搭建在偏遠山村
  1月21日上午,永定區煙霧繚繞的深山小村裡搭起了紅紅的舞台,響起了喜慶的歌聲、鼓聲、歡笑聲,火紅的春聯鋪滿了採地村支部,這是龍岩市文聯聯合民政局舉辦的第三場紅色文藝輕騎兵走進革命基點村2019年春節文藝服務活動。
  為了做好革命基點村的春節文藝服務活動,市文聯、民政局提前籌備,選取漳平龍車、武平將軍村、永定採地村、新羅大和村、連城良坑村舉辦文藝演出、免費送春聯活動,為了加強與群眾的互動,現場還設置了有獎知識問答,掀起了活動新高潮。
  革命基點村大多山高路遠,山路崎嶇,不少演員出現過暈車的情況。遇上雨天、氣溫接近零度的天氣,為了不讓村民扑空,活動照常進行,脫下羽絨服的演員,穿著薄薄的舞衣,依然展示出了最專業的水准。歌伴舞《中國夢》,詩歌朗誦《騰飛的龍岩》,架子鼓表演《中國范》《逆戰》,宣傳掃黑除惡政策的快板歌舞,為寒冷、偏僻的山村增添了春色、帶來了暖意。朗誦協會會員們用一個個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將革命基點村群眾帶回那激情燃燒的紅色歲月。許多上了年紀的大叔像個“迷弟”一樣拿著自拍杆、手機全程拍照、錄像,也有在外工作的年輕人遺憾“沒能趕回來看”。採地村一位老阿嫲說,這是她們村裡一年來最熱鬧的一天了。
  寫春聯攤位總是被群眾擠得滿滿的,書法家們一站就是數小時,累了,就手扶扶腰,每場活動總是堅持到最後,全力滿足群眾的要求。很多書法家,全程沒得空喝口水,有書法家恰逢感冒,依然堅持書寫春聯。將軍村有村民給書法家們送了個稱號——人民的書法家。
  據統計,龍岩市縣級閩西紅色文藝輕騎兵就2019迎新春文藝服務活動已辦178場,營造了歡樂祥和、喜慶熱烈的節日氛圍。
  滿腔熱情播洒文化火種
  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龍岩故事,閩西紅色文藝輕騎兵借助舞蹈、音樂、攝影、贈送書籍等形式,把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的火種不斷播洒在農村的土地上。
  抒人民情懷、演人民生活。按照“我要表演”向“百姓想聽”轉變的創作導向,輕騎兵們從紅色文化、客家文化中汲取營養,推出了客家山歌《和諧共生新時代》、快板《掃黑除惡助復興》、詩歌朗誦《騰飛的龍岩》等文藝節目,創作了文學作品《項公賦》《畫說閩西》,講古《一封留款信》,攝影作品《最美笑容》《關心》等一大批優秀作品,在活動中為群眾廣為周知,並且在各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在文藝惠民服務中,輕騎兵們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掃黑除惡”“改革開放40周年”“落實新思想、唱響紅古田、建設新龍岩”等主題,借助公益演出、義務放電影、主題講座、為留守老人拍照、文學採風等活動的契機,面對面宣傳了政策法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動中,既重視“送文化”,又突出“種文化”,努力開展舞蹈扶貧培訓、書畫公益培訓、山歌傳習、舉辦展覽、捐贈文藝作品等豐富的活動形式,營造了良好的文藝氛圍,培育了一批文藝愛好者,加強了基層文藝創作能力。
  閩西紅色輕騎兵活動還在不斷地做“加法”,聯合民政、環保、科技、衛生、司法等部門,同時密切配合市委宣傳部工作,做好2019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主題書畫展等,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
  文藝輕騎兵網格化發展
  閩西紅色文藝輕騎兵組建於2018年7月,充分整合市、縣、鄉民間力量,成員以文藝志願服務隊為主要力量,共有234支小分隊,包含了書畫、音樂、舞蹈、攝影、戲曲、朗誦等多種藝術隊伍,其中,市級以上文藝家3107人。
  “我們專門針對全市欠發達地區文藝活動舉辦情況做過調研,偏遠山村的文化資源較少,太需要我們走進他們了。”龍岩市文聯主席王永昌表示,農村舉辦高水准的文藝活動,依然存在種種困難,但是有廣大對文化生活有迫切要求的群眾。閩西紅色文藝輕騎兵的成立,就是要做強文藝資源“造血”能力,創造更多的資源流向農村“窪地”,縮小城市、農村的地區差異,把服務的觸角延伸到更偏遠的地區。
  創新文藝工作者機制,制定市文聯機關干部和文藝工作者下基層服務實施辦法,把深入基層服務文藝工作作為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和依據。按照高質量、接地氣的原則,每場活動均由市、縣文聯、協會負責人帶頭,市縣優秀文藝家參與。
  成立半年來,市、縣級閩西紅色文藝輕騎兵組織文藝演出、書畫下鄉、攝影服務、作家採風、文藝培訓等各類活動600多場次,參與活動文藝工作者近2000名,足跡遍布全市各鄉鎮,重點覆蓋革命基點村、軍營、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貧困地區和邊遠山區,受益群眾超20多萬人,受到群眾的歡迎和喜愛。(人民網—福建頻道 張子劍 孔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