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東
廣東
廣州“紅色旅游”熱起來
廣州紅色景點一年游客上漲三成,各展館出招迎客
發布時間:2018-10-15 09:26 來源:南方都市報 編輯:趙琳
信息來源:南方都市報 2018-10-15
  “紅色旅游”熱度漸升。今年國慶期間,廣州市屬博物館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其中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含黃埔軍校、起義館)參觀人數突破12萬人次,紅色旅游成了“流量擔當”。
  實際上,廣州“紅色旅游”近年來一直在默默升溫。據市文廣新局統計,2017年與2016年相比,各類“紅色旅游”博物館、紀念館的參觀人數上升三成。2018年上半年達到202 .97萬人次。廣州作為紅色史跡的聚集地,“紅色旅游”逐漸成為不少游客的第一選擇。
  游客增加,也為景點帶來各方面的管理壓力,有部分景點管理人手緊張,一人要承擔三人的工作量。高熱度帶來高要求,越來越多參觀者早已不滿足於傳統的“你說我聽”的導覽模式,紅色景點頻出新招。更為優質、人性、互動性強的導覽模式被更多游客所期待。
  集中發力 全市重點打造紅色革命遺址精品
  廣州是近現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全市共有紅色史跡115處,紅色文化底蘊深厚。豐富的紅色文化遺產是極其重要的文化資源,如何打造紅色革命遺址精品,成了近年來全市文化單位的集中發力點。
  據了解,在去年3月召開的全省保護利用紅色軍事文化遺產工作座談會上,廣東省啟動“全省紅色軍事文化遺產維修保護三年行動計劃”,到2019年將實現“紅色軍事文化遺產保護險情全部排除,對外開放規模持續擴大,展示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在全省遴選一批紅色軍事文化遺產,打造紅色軍事文化主題場館、公園和紅色小鎮,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紅色景點的發展藍圖該如何繪制?政策支持和優化工程缺一不可,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則第一要務。市文化部門依托全國文物普查和廣州市第五次文物普查成果,梳理分析所有紅色史跡的生存現狀和存在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保護和利用的建議。同時,對全市紅色史跡名單及其保存狀況、基礎設施、歷史文化內涵和管理使用情況等相關材料進行核查研究,形成《廣州市紅色史跡(不可移動文物)名錄》。通過推進《廣州近現代革命史跡文物保護規劃》課題研究,對廣州近現代革命史跡文物的情況進行摸查整理,整合相關革命歷史資源,提出保護與利用規劃以及管理策略,充分發揮革命史跡的價值,並將紅色史跡相關內容納入規劃文本。
  在政策支持方面,廣州市制定了《廣州市文物保護規定》、《廣州市博物館規定》、《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草擬《關於進一步加強紅色史跡保護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進一步明確紅色史跡保護管理與利用程序。同時,組織廣東省農民協會舊址、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中原行舊址等文物修繕工程,並開展毛澤東視察棠下農業生產合作社舊址、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舊址、中共廣東區委會舊址等展示利用工程,力求較好改善紅色史跡的生存環境。
  據統計,近三年來,廣州共舉辦6個基本陳列、36個臨時展覽、37個巡展。對於紅色景點而言,多樣化的游覽需求伴隨旅游熱度不斷升溫,如何玩得有趣、看得充分成了各類紅色景點滿足游客參觀的優化重點。
  針對這類訴求,廣州市文化部門制定紅色文化主題場館陳列提升計劃。力圖通過豐富展陳手段,對中共三大的春園舊址進行最大限度歷史原貌復原,在硬件設施方面,打造情景式、體驗式、互動式參展模式,建設智慧博物館。此外,遠期還將通過加大學術研究、擴建陳列館面積、恢復紅色場館周邊歷史環境、提升周邊配套設施等多種措施,打造紅色文化精品,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
  游客猛增 黨員和學生團體成游客主力軍
  “游客確實多了不少。”據廣州起義紀念館宣教部主任馮惠介紹,去年廣州起義紀念館游覽總人數為11萬人次左右,而今年截至目前的游覽人數已接近12萬人次。“估計年底應該能達到13萬人次左右,光是國慶期間的游覽人數就比去年翻了一番。”
  其他紅色旅游景點游客也明顯增長。辛亥革命紀念館黨支部書記周軍表示,去年國慶期間館內累計客流8000多人,今年國慶假期已超過1.2萬人,“游客總數量這幾年都在逐年增加,特別是去年有一個大跨度的提升”。據統計,2015年和2016年到館總人數維持在22萬人次左右,而2017年猛增至32萬人次,2018年截至目前游客數量已超前年的總量。作為廣州老牌紅色旅游景點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去年到館總人數已超過53萬人次。全市多個紅色景點的相關負責人均表示,游客一年更比一年多已是必然趨勢。
  “除了散客增加,團隊參觀學習的預約也特別滿。”周軍介紹,今年館內黨政機關和學校的預約越來越多,場地借用情況也比較突出。“今年一下子多起來了,我們基本上每周都會收到十幾個團隊的參觀預約,還會提出借用場地開展黨員教育、團員教育等。”
  農講所工作人員李奕霖表示,每年7月到8月都是預約旺季,由於建黨、建軍節都在這期間,所以館內導覽排班都很滿。
  在農講所的游客留言板上,有不少筆觸稚嫩的中小學生留言。李奕霖說,除去黨政機關團體的游覽,中小學生到館人數也在不斷增加。為了滿足學生群體的個性需求,不少紅色景點開展了大量的學生活動。廣州起義紀念館針對學生開展“開學第一課”、“微課堂”等活動,而辛亥革命紀念館也將特色展覽送進多個中小學。
  “紅色旅游”熱度走高,這種趨勢在部分紅色景點的負責人看來,其實是一個外部需求和內部需求共同作用的過程。“我覺得這是一個趨勢,從全國范圍來講,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追尋紅色實際也就成了一個大氛圍。”在周軍看來,這種大環境下紅色旅游熱實屬必然,包括各類重大紀念日,從另一個側面也對紅色旅游產生促進作用。
  對於游客而言,對紅色文化理解的內在需求也同樣旺盛。“我覺得應該是大家對‘中國走入新時代’的理解還是非常渴望的。因為大家不希望理解隻停留在一些理論上和書面上,走入了新時代,如何去感受這個新時代,可能紅色景點會給大家提供更多的素材。”馮惠表示,自己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也體會到,很多游客對於黨史的了解正越發迫切。
  管理加壓 一人干三人活,客流超高就得閉館
  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全市各個紅色景點迎來新一輪客流高峰,部分景點雖提前做好應對預案,但仍低估了節日期間的游客壓力,隻得採取一些疏導、限流的臨時措施。
  辛亥革命紀念館在國慶期間接待超一萬人。周軍表示,之前確實沒有准確預計到這種人流量劇增的情況,“館內很多設施在最初設置的時候其實也沒有考慮到人流量瞬間增大的問題,很多活動和設施可能一下子就顯得不夠用”。
  客流加大帶來更大的維護壓力。周兵舉例,在設施的維護方面,電梯的使用必然更加頻繁,“所以我們現在的維修保養就會在節前做好,然後節後又進行檢查”。對於一些重要文物而言,巨大的游客量勢必對文物帶來磨損,辛亥革命紀念館臨時設置了閉館預警,當展廳瞬時流量達到500人以上時,展廳就將暫時關閉。
  “客流量加大了,我們工作人員隻能加班加點地完成任務,一個人至少要完成兩個人的工作量,有時候還得干三個人的活。”馮惠和團隊成員主要負責廣州起義紀念館的宣教工作,11個人在承擔日常管理接待的同時,還要兼顧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此外每月還要到偏遠地區進行送展、巡展。在她看來今年的工作壓力確實很大。
  各出高招 紀念館裡演話劇,漫畫VR求互動
  今年5月底,廣州起義紀念館的沉浸式話劇引來眾多劇迷關注。“一邁入紀念館的大門,一群‘民國學生’正坐在涼亭裡討論些什麼,有人拿著一疊傳單跑過,這張‘紅旗號外’上寫著廣州蘇維埃宣告成立的消息,背後還印著《國際歌》……而參觀人群離他們不過咫尺之間,報童還在人群中不斷穿插。”
  據了解,這部《1927 廣州起義》沉浸式體驗話劇,是2018年度廣東十大戲劇事件之一,由專業的話劇團隊和廣東金融學院的學生共同完成。
  “這部兼具歷史教育和藝術普及的話劇,是我們今年的創新展覽模式。”馮惠介紹,這部話劇的劇情設計很有張力,也盡可能地還原了歷史,觀眾在參觀紀念館的時候,一邊聽講解一邊與演員互動,更有一些觀眾特地從穿著方面配合演出,可以說是盡可能還原了1927年大時代浪潮的氛圍。
  作為市屬博物館中第一個設計了沉浸式展覽的紅色景點,馮惠表示今後將把話劇表演列入工作重點,“我們想有一個創新和引領,不能隻是靠講解,因為觀眾早已不滿足於簡單講解了”。
  辛亥革命紀念館今年也在布展設展方面下了功夫。電影放映機展、張太雷漫畫展、裸眼3D、V R技術等均使用到了各個展覽中。“從世博會以來,大家對於聲光電效果的追求就在不斷提高,促使我們不斷反思。這些年我們也感覺到,其實最重要的是深層互動,從觀眾的行為模式出發了解觀眾的需求。”周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