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甘肅
甘肅
甘肅天水:旅游+扶貧讓風景變“錢”景
發布時間:2018-12-21 09:01 來源: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郭鵬
信息來源: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 2018-12-21

  近年來,甘肅天水積極探索推廣“旅游+金融+扶貧”模式,天水旅游業特別是鄉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發展。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天水鄉村旅游接待游客432.3萬人次,同比增長28.9%,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7億元。僅麥積區就被授予中國優秀生態文化旅游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區、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區、中國深呼吸小城百佳城市等多項榮譽。農村貧困人口也由2012年底的16.12萬人減少到2017年底的4.38萬人,貧困面由35.65%下降到9.59%。

  貧困區的脫貧路

  麥積區是天水市旅游資源最豐富的區,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96處,自然景觀100多處,佔天水旅游資源的80%以上,同時,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六盤山片區國家重點縣區和全省23個深度貧困縣區之一。

  麥積鎮後川村黨支部書記楊江東說:“守著綠水青山,卻一直過著窮日子,不思變是不行的。”為了挖掘麥積山景區山水生態、農耕文化、農事體驗、特色種植、古村古鎮旅游價值,天水確定了南線以麥積後川為中心,輻射帶動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溫泉五個游覽區周邊村庄,重點發展以景區服務為主的農家樂。

  後川村芸芸農家樂53歲的老板段海芸就是借助農家樂項目脫貧的。段海芸家是退耕還林工程搬遷戶,搬遷後又因丈夫生病而致貧。

  2013年,段海芸申請政府貼息貸5萬元,簡單修建了一個木質涼亭,購買了桌椅,農家樂就開起來了。“每年4月—10月經營,年毛利潤5萬元,可存款2萬元。”2016年,段海芸全家脫貧,今年貼息貸款到期,償還貸款完全沒有問題。

  為了發展鄉村旅游,後川村兩委班子和致富能人帶頭,成立了農家樂協會,制定了農家樂文明經營公約、農家樂經營管理辦法,建立了食品衛生和服務質量監督評分制,促進了農家樂規范有序發展。並依托林緣區中藥材種植優勢,推出了一系列特色藥膳家常菜品,吸引了大量省內外游客。2017年,後川村共接待游客18.8萬人次,戶均年收入達1.75萬元,人均收入從2006年的850元提高到現在的9670元。

  除此之外,麥積區還先後投入3500余萬元進行後川農家樂提升改造工程,累計改造農家樂經營戶46戶,新發展農家樂經營戶32戶。目前,後川村累計發展鄉村旅游農家樂經營戶87戶,直接從業人員達400余人。先後被評為“甘肅省鄉村旅游示范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後川農家樂”已成為天水鄉村旅游的一張名片。

  鄉村旅游規模逐步壯大

  天水東線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是以寶天高速公路為紐帶,以東岔、三岔、利橋、黨川、甘泉五個高速公路出口為重點,大力開發生態休閑型為主的農家樂項目,以卦台山、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中心,輻射帶動中灘、渭南、石佛、新陽等鎮發展特色種植、農事體驗為主的鄉村旅游項目。基本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發展方法,形成了不同的發展模式。

  秦州區孫集村採用“公司+農戶”模式,注冊成立了由村民入股的甘肅青鵑山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投資25億元建成了天水市首家標准型滑雪場——青鵑山滑雪場和甘肅青鵑山休閑旅游度假村,徹底填補了天水冬季戶外旅游娛樂休閑項目的空白,開業以來已接待游客突破50萬人次,經營收入6200多萬元,吸納社會就業人員200余人。

  而清水則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通過天水華盛公司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以訂單合同農業的運營模式,實施游園採摘項目,帶動了全縣18個鄉鎮1000戶精准扶貧農戶脫貧。

  麥積村農戶依托麥積山、後川村依托仙人崖、改口村依托水帘洞,採用“景區+農戶”模式,鼓勵周邊農民包裝農家庭院建筑,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旅游項目,形成景區與農家互促共榮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增加了農戶經營收入。

  “支部+景區+農戶”模式在甘谷實現了整村脫貧。甘谷縣古坡鄉瓦泉峪村黨支部帶領村民,依托古坡草原景區利用5萬畝的天然牧場,帶動瓦泉峪村、溝門村、楊家坪等村村民,積極開發賽馬、射箭等項目,發展烤羊肉、烤冷水魚、烤土雞等特色餐飲,扶持農家樂建設,實現了整體脫貧致富。

  農戶自主創業在武山縣得以實現,鴛鴦鎮丁門村農民自主集資創業建成金麟生態園,集餐飲、住宿、垂釣、採摘、兒童娛樂、旅游於一體,目前已解決了村裡及周邊50多戶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

  金融助推旅游扶貧

  為了能讓更多的村子享受到旅游扶貧的成效,天水用足用活旅游扶貧和金融支持政策,將旅游發展資金和公共項目優先向有條件的貧困村傾斜,確保鄉村旅游和扶貧開發同步規劃、同步推進。

  麥積區旅游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金融支持方面,組建成立了天水絲路文化旅游傳媒有限公司,積極搭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投融資平台,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實現農村資產折股量化,擔保貸款投資鄉村旅游項目,全面推進鄉村旅游開發建設。

  同時,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原則,積極主動與麥積合行、融興村鎮銀行等多家金融單位對接,採取農戶聯保、“兩權”抵押等各種有效方式,及時推出了“大眾創業寶”等一系列信貸產品,將小額信用貸款業務從傳統的種養殖延伸到農家樂經營,將經營戶資金需求納入金融服務范圍,解決農戶貸款擔保問題,利用農業銀行自助終端、甘肅銀行便民服務點、浙商銀行移動雲支付等便民服務網點平台,切實加快金融服務網絡體系建設,提高了金融服務效率。2015年以來,落實旅游產業類貸款6.83億元,多批次累計為全區800多農戶按照每戶5—10萬元標准落實了2.1億元貸款,扶持發展農家樂。2017年,全區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實現脫貧2956人,佔當年全區脫貧總人數15208人的19.4%。(甘肅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