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西
廣西
廣西農具節活動繽紛多彩 萬名游客感受壯鄉“那”滋味
發布時間:2014-05-16 10:01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4-05-16

  5月6日適逢農歷四月初八,一年一屆熱鬧非凡的2014年廣西隆安那桐四月八農具節在那桐鎮隆重舉行,獨具特色的壯民俗文化活動吸引了區內外1萬多名游客前往觀摩,不少民俗專家還到現場採風,一起感受壯鄉濃濃“那”滋味。

  今年的農具節以“多彩那文化 魅力四月八”為主題,農具節期間,來自本地的和周邊縣市的民眾將各種農具擺滿了那桐街的集市、街頭巷尾甚至公路兩旁售賣,有扁擔、泥箕、籮筐、鋤頭、鏟子、斧頭、鐮刀、柴刀、犁、耙、木車、水車、腳踏脫谷機、牛軛等等,也有許多經過革新改良的現代農具:小鐵牛、插秧機、電動打谷機、水稻收割機、割蔗機、榨油機等,還有一些古老器具。當地民眾認為,在舉行感恩祈福的節日裡添置農具,會給來年的生產帶來好運,因此紛紛在農具節選購各種農具。

  非遺文藝節目展演、山歌對唱、斗狗比賽、粵劇表演、現代歌舞表演等文藝演出、籃球比賽、美食一條街、商貿展銷等活動接連熱熱鬧鬧開場,精彩不斷。附近十裡八鄉的相親們更蜂擁而至,把鎮上幾條街道擠得水泄不通,人們忙購農具、賞節目、品美食,不亦樂乎,以各種形式歡度節日。

  據隆安縣文體局局長梁毅介紹,那桐壯族農具節源於富於壯族古老的敬牛習俗,形成於明代萬歷、天啟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該節以壯族稻作文化為依托,以農具展銷等商貿文化為載體,以民間信仰為內核,較好地融入了具有民間性質的佛道文化、傳統戲劇和歌謠文化,體現了壯、漢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民族特色濃郁,活動內容豐富,影響廣泛,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對民族學、人類學、民俗學、藝術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活動既為廣大民眾提供了商貿交易的平台,又為壯、漢人民的情感交流、文化互動提供了寶貴的文化空間,對於推動文化傳承、滿足民眾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據了解,隆安是“那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是中國“那”文化內涵最深厚、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是中國和壯族“那”文化的聖地,素有“隆安糧倉”之稱的那桐鎮,其“四月八”農具節原名為浴佛節,是南寧市隆安縣“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駱越人在水稻插秧農事活動結束後,舉行洗梨耙收存的祭祀儀式,祈求農業祖神賜予豐收,後來逐漸演變成過農具節的習俗。(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