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西
廣西
粵桂瓊三省聯動交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發布時間:2015-08-04 14:41 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2015-08-04

  

  集體參觀

  

  三省聯動

  盛夏南國,連日陰雨送走酷暑,迎來清涼。7月27日至31日,粵桂瓊三省區2015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項目)區域聯動活動在廣西舉行。短短幾天,來自粵桂瓊的公共文化管理者和一線工作者風雨兼程,先後走訪了廣西玉林、來賓、柳州等示范區(項目)創建城市,深入城市社區、村屯山寨,感受這裡的創建成果和發展變化。作為文化部部署的每年一度的示范區(項目)創建經驗交流活動,今年華南地區的東道主廣西早安排早組織,給參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示之旅 

  “小朋友,這裡好玩嗎?”“好玩啊,可以了解陶瓷的制作過程,還可以自己動手做,很有趣,我的同學、朋友都喜歡這裡。”7月28日,在北流陶瓷文化館,一些正在體驗陶瓷制作的小朋友們引起了參觀者的興趣。

  北流陶瓷有4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嶺南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北流陶瓷文化館展區面積1500多平方米,由三環集團公司投資1200萬元建成。最近幾年,玉林的企業建博物館並不少見,列入廣西百家博物館的就有南方黑芝麻博物館、玉柴動力博物館、玉林制藥博物館、玉林市藝術博物館等。一些投資巨大、館藏豐富的主題博物館如雲天文化城、鐵力木家具博物館成為旅游勝地,而獨具特色的小型博物館(室)更是不勝枚舉。

  “沒想到玉林市的企業辦了這麼多博物館,更沒想到水平還這麼高。”走訪中,參觀者興趣盎然、嘖嘖稱贊。

  事實上,企業建博物館隻是玉林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的一個方面。作為第二批示范區創建城市,最近幾年,玉林市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在城市,企業建設施、辦活動、組團隊、創品牌蔚然成風﹔在農村,村民群眾捐地讓地、投工投勞、籌資捐資熱情高漲,公共文化建設熱火朝天。

  “玉林的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來賓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柳州的傳統文化復活機制等都很有特點,活動中我們盡量把這些典型經驗展示出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公共文化處處長沈國明說。此次活動共安排了20多個參觀點,在一些主要的參觀點上,通過大型彩色展板全面展示粵桂瓊示范區(項目)創建經驗和成果,吸引當地群眾的關注。此外,活動還組織了多個座談會,讓三省區示范區(項目)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展示。

  學習之旅 

  7月29日上午,來賓市橋鞏鎮六村公共服務中心歌聲飄蕩,村民們載歌載舞,迎接遠方的客人。這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有文化廣場、戲台、圖書室、老年活動中心、兒童家園、婦女活動之家等一系列活動場所,村裡還組建了3支民族文藝隊,文藝活動常年不斷。

  “聽說這裡是搬走‘社王’騰出來的一塊地方,當初是如何做動員工作的?設施建起來後,如何確保其作用的發揮?這裡由哪些人來管理,經費怎麼籌?”參觀中,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的黃曉麗連珠炮式地發問。在聽到“專項資金撬動社會參與”“納入考評機制”“村干部坐班制”“財政補貼社區文化協管員”等答復時,黃曉麗滿意地頻頻點頭。

  “保亭是國定貧困縣,錢少、人才少、基礎薄弱、經驗欠缺,怎麼創新發展?”作為海南省保亭縣的文體部門負責人,到任才3個月的吳凌雲經歷了一個煎熬的過程。了解到來賓的發展歷程之後,她茅塞頓開,“同樣是貧困地區,他們能做好,我們有什麼理由做不好?”“關鍵在於科學路徑,比如這裡的‘三求’(求知、求技、求樂)惠民工程、主要領導擔綱的‘一把手’負責制就是最值得借鑒的經驗。”

  活動中,像黃曉麗、吳凌雲一樣勤學好問的人不少。廣西防城港市文化委員會副主任黃洪波一路上和同事們討論:“為什麼我們的企業沒有踴躍建設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呢?是沒有必要還是沒引導好?企業參與公共文化建設會得到怎樣的好處?為什麼玉林能做得這麼好?”廣西河池市的李小林則認為,廣東東莞的“三城一都”、中山的“綜合公共服務中心”、惠州的“文化惠民卡”和深圳福田的“十大文化功能區”等公共文化發展經驗都極具創新性、系統性和現代性,大家可以從中得到很多啟發。

  體驗之旅 

  “柳州是個好地方,客人都夸勝蘇杭。山清水秀歌響亮,三姐歌聲美名揚。”廣西被譽為“民歌眷戀的地方”,柳州則是廣西民歌的搖籃,歌仙劉三姐就在魚峰山下騎魚飛天。7月30日,在柳州市魚峰公園,參觀者與成千上萬的山歌愛好者共同體驗了原汁原味的山歌盛宴。

  “唱山歌、對山歌、趕歌圩”是柳州上千年的歷史傳統。然而,近些年來,歌圩文化一度受到巨大的沖擊,面臨“不會唱、無歌唱、沒圩趕”的境地。最近幾年,柳州市特別是魚峰區把地方特色文化傳承作為公共文化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通過“黨員區域化聯動”“基層示范點”“真人圖書館”“網絡歌圩”等創新性方式,致力於讓魚峰歌圩“活起來”。如今,魚峰山下的大小社區又回到了歌聲縈繞的光景,歌仙廣場更是成為方圓百裡山歌愛好者的天堂。

  “成千上萬的人天天到一個地方唱歌、對歌,簡直不可思議!”“在發展中傳承,人們不是不喜歡傳統文化,而是缺乏科學的方法來激活大家的傳承意識和審美體驗。”魚峰歌圩的“復活”引起參觀者對文化傳承的反思。

  “就像魚峰歌圩的復活,玉林社會力量參與文化的熱情和來賓發展文化大幅降低治安案件的效果同樣令人震撼,這是一次生動而深刻的體驗之旅!”海南省三亞市群眾藝術館館長楊威勝感慨良多。(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