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西
廣西
廣西柳州以“非遺+扶貧”推動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18-09-05 13:52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 2018-09-05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大力推進文化扶貧工作,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實際,發揮傳統工藝,特別是貧困地區傳統工藝的巨大潛力,助力扶貧就業,推動鄉村振興和文化振興新發展。

  政策支持,組織保障。相繼出台《柳州市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柳州市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工作方案》《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平台管理暫行辦法》《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等措施辦法,從政策、經費、組織等方面保障非遺與扶貧的結合,取得新成效。

  申報名錄,培育隊伍。一是積極申報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目前柳州市有傳統技藝、傳統美術類非遺項目國家級1項,自治區級21項,市級49項。其中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名錄中,侗苗瑤服飾、刺繡、三江農民畫、苗族亮布制作、蠟染技藝、銀飾鍛造技藝、竹編書畫技藝等列入自治區傳統工藝振興名錄中,並建立了柳州傳統工藝振興目錄,貧困地區的傳統工藝項目均列入其中。二是加大培訓力度,積極選送各縣區的傳統技藝類非遺項目傳承人、學徒、從業者、愛好者共計50人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從2017年起,加強對具有帶動貧困地區群眾就近就業、居家就業、從業人員較多等獨特優勢的傳統工藝傳承隊伍的培養,已先後在三江、融水組織開展6期貧困地區傳統工藝技能培訓,包括木構建筑、刺繡、服飾、農民畫等項目,累計培訓500余人。培訓幫助傳承人群提高實用技能,了解工程項目的招投標過程,啟迪創新,增強同行間交流合作。

  搭建平台,連接校企。一是以培訓為重點抓手,以平台負責人(傳承人)為組織、培訓、運營的帶頭人,幫助貧困人口學習掌握傳統工藝技能,帶動就業增收。目前已在柳州北部三個貧困縣扶持建立了24個自治區級非遺保護工作平台,集培訓帶徒、宣傳展示、旅游體驗、運營就業等功能於一體的扶貧就業工坊。如扶持建立的苗繡苗錦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其負責人為苗族刺繡傳承人李伊園,按照“公司+基地+民間手藝人”運營模式,辦培訓、開發苗服文化產業、聯系繡娘、訂單式發展。二是柳州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積極促進高校和傳承人企業搭建相互合作的平台。如柳州城市職業學院深入挖掘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內涵,建設大數據,開設課程,建立產學研基地,邀請傳承人進駐校園,建立大師工作室,開發文創產品,創建了“桂北民藝”非遺文創品牌,連續多年獲得全國設計大獎。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與三江農民畫生產性示范保護基地建立校企合作平台,高校的師資助力提升產品品質,培育滿足社會需求、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牌。

  擴大宣傳,交流展示。一是柳州市每年利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壯族三月三等民族節日,舉辦傳統工藝展示交流活動。展示柳州市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打造涵蓋民間藝術、傳統手工藝、民族樂器、傳統美食和非遺文創產品等類別的綜合性多元化展示平台,吸引市民體驗傳統民間手藝。二是積極組織貧困地區傳統工藝產品參加非遺博覽會、全國工藝品交易會等,擴大非遺技藝知名度。2017年侗族刺繡、苗族刺繡傳承人在英國得到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的親切接見﹔2018年,侗族刺繡在第53屆全國工藝品交易會上喜獲金獎。三是利用新媒體做大宣傳,2016年舉辦文創產品設計大賽,各高等院校師生、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積極報名投稿,還通過網上投票評出最具人氣獎,擴大宣傳影響力。從2017年開始,通過新媒體“在柳州”APP平台陸續推出“龍城匠心﹒我的非遺故事”傳統手藝人的主題網絡展播活動,已對10位貧困地區傳承人做了採訪,線上線下宣傳有效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