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黑龍江
黑龍江
黑龍江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發布時間:2018-08-06 09:52 來源:黑龍江省文化廳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黑龍江省文化廳 2018-08-06

  近年來,黑龍江省文化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圍繞建設“文化強省和文明新龍江”目標,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切實加強和改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深化非遺保護理念。在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指引下,省文化廳進一步深化對非遺保護規律的認識,確立“見人見物見生活”“融入現代生活、弘揚當代價值”等理念,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同。隨著傳承實踐日趨活躍,青年人群參與熱情日益提高,非遺在弘揚優秀道德價值、培厚社區文化積澱、培育良好民風習俗、融入校園文化、激發和增強文化自信、助力鄉村振興與精准扶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進一步顯現,非遺保護進入“鞏固搶救保護成果、提高保護傳承水平”的新階段。

  夯實非遺工作基礎。堅持立法先行,2016年8月制定出台《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將非遺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2018年1月牽頭制定並以省政府名義印發了《黑龍江省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完成了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形成了較完備的四級名錄體系和傳承體系。目前,全省國家級代表性名錄34項,省級名錄286項,市級名錄606項,縣級名錄707項。現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27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432名。該省“赫哲族伊瑪堪說唱”和“望奎皮影戲”分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科學開展非遺保護。針對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特征、生存狀態、傳播途徑等屬性,制定了多元的傳承保護方案,形成以記錄式保護、研究性保護、生產性保護、活態式保護、傳播式保護和整體性保護為主的非遺保護傳承利用體系。對50個國家級、省級瀕危項目,進行全面、系統、真實的記錄和搶救性保存。設立了4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公布命名18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2016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江八岔赫哲族鄉考察時,在傳習所觀看了伊瑪堪說唱教學,對伊瑪堪給予了高度評價。

  加強傳承能力建設。落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按照“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總目標,開展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和實踐課程三大類的培訓課程。截至目前,舉辦普及培訓班7期,培訓學員356人,各市(地)、縣(區)開展延伸培訓,覆蓋傳承人群5余萬人次,通過培訓,傳承人群的文化自信和傳承實踐能力顯著提升。學員作品《萬物生》在第53屆全國工藝品交易會上榮獲“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銀獎。

  動員社會廣泛參與。舉辦豐富多彩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促進非遺保護成果的全民共享,積極推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建立非遺教育基地40個。2018年,省文化廳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契機,在哈爾濱市道外區中華巴洛克歷史街區開展了為期30天的惠民展銷、展覽、匯演活動,並以該主場活動為引領,在全省范圍內廣泛開展了各類民俗、展覽、展演、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直接帶動近200萬人參與到活動中,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