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寧夏
寧夏
寧夏“五個精准”探索文化脫貧新路徑
發布時間:2018-01-12 10:05 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 2018-01-12

  黨的十九大召開後,寧夏聚力聚焦脫貧攻堅的新目標、新任務,持續加大文化脫貧工作力度,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精准對接貧困地區群眾文化需求,創新機制、補齊短板、不斷提升文化惠民的水平和質量,文化脫貧出實招見實效,讓貧困群眾的腦袋和口袋都“富”起來。

  精准施策強保障,健全完善文化脫貧政策體系。著眼於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出台《寧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十三五”建設規劃》《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三五”文化脫貧行動計劃》《寧夏文化扶貧工程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項目實施方案》和《關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文化小康助力脫貧富民戰略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明確了文化精准扶貧的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和重點項目。進一步落實各級文化脫貧實施主體責任,成立組織機構,制訂方案辦法,建立了區、市、縣(區)三級聯動、責任明確、有效監督的文化扶貧工作體系。

  精准建設補短板,加快構建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積極爭取中央、自治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加大對貧困地區建設項目、資金等扶持力度,加快補齊貧困地區公共文化設施短板。新建固原市文化館、圖書館,絲路文化展覽館,隆德縣文化館、圖書館和紅寺堡區文化館項目,開工建設彭陽縣文化館、鹽池縣圖書館。在西吉縣、涇源縣、同心縣建成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在貧困地區9縣(區)建成606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完成555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率先在全國實現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

  精准服務惠民生,不斷筑牢文化小康供給基礎。廣泛開展“送戲下鄉”、廣場文藝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動,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一是以“歡樂寧夏過大年”為主題,2017年元旦春節期間全區共安排送戲下鄉、全民閱讀、戲劇表演、歌舞演出、社火展演、民俗展覽等文化活動10大類271項,惠及群眾150多萬人次,活動覆蓋貧困地區市、縣(區),延伸到基層鄉鎮(街道)、村(社區)。二是舉辦“歡樂寧夏”全區群眾文藝會演,通過自下而上、層層選拔,共演出96場,參演節目1000余個,觀眾達20多萬人次。三是以“清涼寧夏”廣場文藝示范演出為牽引,帶動貧困地區形成“清涼六盤 文化固原”“美麗中衛消夏文化節”等市、縣(區)廣場文化特色品牌,完成廣場文化演出1815場。四是開展“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願者寧夏行活動,文化部、上海市、海南省等近百名文化志願者赴寧開展志願服務,共組織“大舞台”巡演3場(其中貧困縣區1場),“大展台”展覽5天,培訓基層文化隊伍260人。五是舉辦第十五屆中國西部民歌(花兒)歌會,選拔貧困地區優秀花兒歌手登台獻藝。六是組織各級專業院團、民間文藝團隊廣泛開展送戲下鄉、戲曲進鄉村等惠民演出活動,完成送戲下鄉1900多場。七是面向基層種文化,下派文化輔導員指導民間文藝團隊和農民文化大院創排表演歌舞、小戲、小品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表現真善美、傳播正能量的文藝作品,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精准扶持助發展,持續開辟增收富民新渠道。一是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建立非遺傳承基地,扶持發展特色非遺文化富民產業,支持隆德魏氏磚雕建立保護利用基地,招收當地38名農民學習生產磚雕作品,鼓勵文化能人、民間藝人帶動農民學習傳統手工藝制作賺上“文化錢”,促進群眾“富口袋”,逐步把民間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二是組織非遺傳承人參加國內外文博會、展覽會等,搭建展示銷售平台,暢通營銷渠道,增加收入。三是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支持建立海原縣蘇繡研究所結對幫扶海原回繡基地和非遺孵化產業創業基地,聯姻上海、蘇州等地知名公司,探索“公司+合作社+專業戶”的發展路子,培訓建檔立卡戶2600人次,620戶建檔立卡戶婦女在照顧好老人和孩子的同時,足不出戶就能創收1000至3000元。

  精准配備文化骨干,有效增強文化小康人才支撐。把對貧困地區文化業務骨干、文化能人、鄉土藝術人才等培訓納入全區基層文化隊伍培訓計劃,制訂培訓方案,組織開展培訓工作。先後舉辦全國公共文化巡講,西北片區貧困地區公共文化人才培訓暨“春雨工程”大講堂全區文化骨干培訓班,吳忠市舉辦示范區創建暨文化扶貧培訓班,寧夏藝術職業學院舉辦全區回族器樂、秦腔等培訓班,各市、縣(區)也舉辦了一批特色文化產業、實用技能培訓班,累計培訓貧困地區基層文化骨干和鄉土藝術人才6000多人次。配備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專管員716名,招募“陽光工程”農村文化志願者29名、鄉村學校少年宮輔導教師15名,選派“三區”人才優秀文化工作者186名,安排到貧困地區開展文化志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