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寧夏
寧夏
寧夏推進“戲曲進校園”工作取得實效
發布時間:2018-02-06 13:02 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 2018-02-06

  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在全區范圍內部署開展以推薦一批戲曲優秀曲目、上好一門戲曲知識課、觀看一場免費戲曲演出、舉辦一次戲曲知識講座、建設一批戲曲社團組織、創建一批戲曲傳承基地、組織一次全區校園戲曲展演 “七個一”為主要內容的“戲曲進校園”工作,完成演出及講座任務共615場,超額15場。

  加強組織,強化“戲曲進校園”工作力度。寧夏始終把以“送戲進校園”等“五送”活動納入全區文化建設重要議事日程及績效考核管理目標,確保活動有部署、有跟進、有督導。國務院《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出台後,為在全區扎實推進“戲曲進校園”工作,寧夏及早謀劃、靠前指揮,搭建起了以宣傳、文化、教育、財政、廣電、團委、文聯等部門協調配合的全區“戲曲進校園”聯席會議機制,制訂出台了《自治區“戲曲進校園”工作推進方案》《關於扎實開展2017年度“戲曲進校園”演出活動的通知》,部署區直專業戲曲院團和五市戲曲表演團體2017年度在全區“戲曲進校園”演出600場,組織具有一定專業素養和技能的戲曲名家、戲曲工作者和具備一定知名度的戲曲票友為演出所到學校每校舉辦1場戲曲知識講座或輔導﹔並與學校建立合作關系,幫助學校開展特色劇種、特色社團、特色活動的構建。目前寧夏“戲曲進校園”的政策引導、資金保障、監督考核等綜合工作機制基本形成並初見成效。

  注重多管齊下,豐富“戲曲進校園”活動載體。為使“戲曲進校園”受到學校歡迎、得到學生喜愛,必須要以激發師生興趣為關鍵。為此,半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具有觀賞性、趣味性、體驗性的戲曲表演傳承活動。一是送戲進校重熏陶。組織戲曲專業院團、戲曲社團組織等,針對大、中、小學生不同群體,精選不同節目表演,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如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在六盤山高級中學、銀川唐徠回中、銀川市實驗小學等中小學開展的“戲曲進校園”演出中,就以戲曲吹火、甩發表演、帽翅功、戲曲變臉等秦腔技巧為主,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對戲曲的好奇心﹔在寧夏大學、寧夏財經學院、北方民族大學等高等院校又以經典傳統劇目片段為主,同時增加一些知識講解和互動體驗,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對戲曲的欣賞力。二是講座輔導重體驗。為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戲曲知識的基本了解,在送戲進校園演出同時,各院團也開展了各類戲曲輔導體驗活動。如寧夏演藝集團京劇院在各學校講授戲曲知識的同時,還開展了戲曲服裝試穿、戲曲妝容體驗、戲曲知識問答等互動活動,同時還制作一些戲曲知識紀念品免費發放給學生。三是結對幫扶育典型。多年來,寧夏演藝集團京劇院就與銀川一定小學結成對子,幫助他們推動校園戲曲的開展。今年以來,為使“戲曲進校園”取得突破,又明確規定區直戲曲院團每家須與5個學校、各地任務承接主體每家與2個學校建立合作關系,幫助學校開展特色劇種、特色社團、特色活動的構建,提升戲曲藝術水准。

  創新工作機制,確保“戲曲進校園”取得實效。一是探索建立了專兼結合機制。全面開展“戲曲進校園”需要大量的戲曲人才參與,依靠寧夏4支專業戲曲表演團體難以完成。為此,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積極探索專兼結合的模式,在發揮專業戲曲團體支柱作用的同時,還整合文化館、民間戲曲社團等其它戲曲表演力量,讓大家行動起來,編排表演曲目,挑選輔導老師,共同推進工作,使寧夏戲曲隊伍缺乏、力量薄弱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緩解。二是探索建立了菜單服務機制。“戲曲進校園”的對象是各類學校廣大師生。今年在開展“戲曲進校園”演出中,自治區文化廳明確提出各承擔任務的戲曲表演團體要按照不同學段、年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接受能力,制訂出大學(高職)、中學、小學的演出“菜單”,讓學校自行挑選。把主動權讓給學生,把選擇權下放學校,力爭讓演出真正適合師生需求。三是探索建立了監督考評機制。為使“戲曲進校園”演出落到實處、便於監督,自治區文化廳明確要求各承接團體按照“一場一檔”的要求,建立演出日志,讓演出安排精准到場、演出對象精准到校、活動組織精准落地﹔同時還建立了學校評價重信息反饋、五市評價重跟蹤督促、自治區評價重獎優罰劣的上下結合、動態管理的監管考評機制,並把其納入文化工作績效考核內容,年底根據審核情況排出名次、獎優罰劣,有效地保證了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