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青海
青海
青海文旅產業發展亮點多成效好
發布時間:2019-12-12 11:18 來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 2019-12-12
  近年來,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旅產業發展,堅持改革創新,注重頂層設計,加大資金投入,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延伸拓展產業鏈條,加快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文旅產業對青海省經濟社會的貢獻持續增強,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文旅產業發展呈現出五大亮點:
  一是產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2018年,全省文化產業法人單位數達2870家,文化產業營業收入達到43.7億元,同比增長20%。今年1—8月,全省文化旅游企業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的有393家,營業收入47.45億元。2016年至2018年,全省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達1.05億人次,旅游總收入1158.13億元,年均增長率20%以上。今年1至10月,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4933.07萬人次,同比增長20.3%,實現旅游收入546.87億元,同比增長19.8%。
  二是產業要素持續加強。培育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0家,省級文化旅游產業示范基地103家。共有A級旅游景區108家,其中4A級以上26家﹔星級飯店344家,其中三星級以上227家﹔旅行社508家,其中出境組團社25家﹔旅游商品展銷店增長到107家。實施鄉村旅游產業扶貧項目250個,培育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點40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8個,示范點15處,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10個,中國鄉村旅游創客基地3家,省級旅游創客基地12家,全省鄉村旅游接待點3241家。黃南州成為首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祁連縣成為國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西寧市成為全國第三批旅游標准化試點城市。
  三是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全省現有文化館(群藝館)55個,公共圖書館51個,館藏文獻圖書442.68萬冊(件),鄉鎮文化站369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4169個。31個縣、鄉(鎮)先後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6項,國家級非遺名錄73項,省級非遺名錄253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78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317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66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家、名鎮1家、名村5家,國家級傳統村落79個,省級傳統村落231個。博物館、紀念館38家,免費開放博物館、紀念館17家。文化事業的發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加強,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四是產業業態更加豐富。在持續加快工藝美術、新聞出版、文化旅游、廣播影視等傳統產業發展的同時,注重發展數字新興產業,幾何書店、雲藏藏文搜索引擎、VR體驗等新型業態和數字文化產業逐步興起。以創建國家公園旅游目的地和自駕車旅游目的地為重點,深入推進全域旅游發展,促進鄉村旅游提質升級,有序引導和推動冰雪旅游、溫泉旅游、藏醫藥健康旅游等業態發展。省圖書館、博物館和柳灣彩陶博物館列入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文創產品開發試點單位。熱貢文化、格薩爾文化(果洛)、藏族文化(玉樹)3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成為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增長極,全省3A級以上景區實現了非遺、書籍、演藝“三進入”。
  五是綜合帶動作用日益凸顯。2018年度青海省榮獲“《中國國家旅游》最佳旅游創新營銷目的地”獎項﹔中國旅游研究院與螞蜂窩網站發布的大數據平台監測數據表明,游客對青海旅游的關注度達到346%,位列西北之首。全省直接或間接從事文化旅游產業人員達106萬人,超過全省總人口的六分之一。文旅產業正在成長為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綠色產業、幸福產業、朝陽產業和富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