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山東省不斷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發布時間:2018-12-04 09:44 來源: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2018-12-04

  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今年8月份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山東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呈現“一高三好”態勢,即:鄉村文化建設獲得評價高,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宣傳教育得好、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展得好、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鞏固提升得好。調查中98.5%的農戶對鄉村文化建設滿意,98.5%的農戶反映傳統文化在本村產生積極影響,96.5%的農戶反映本村有文體廣場並且正常使用。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山東省堅持“四個創新”,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提高滿意程度。

  創新管理,基層陣地“黨群共管”。山東省大力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全省1600多個鄉鎮和69000多個行政村中,建成綜合性文化中心和文化廣場的超過95%。陣地建設不斷完善覆蓋,怎樣更好地加強管理、發揮效能,各地各出奇招,創新管理方法,不斷積累有效經驗。比如,臨沂市把農村文化與基層黨建結合起來,下發了《關於推進農村文化建設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的意見》,將黨員教育與文化生活、非遺項目傳承與脫貧致富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基層文化建設與基層黨建工作同步同向。東營市於2016年印發了《東營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理事會治理制度試點工作方案》,在全市鄉鎮(街道)、村(社區)開展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理事會治理制度,充分發揮群眾積極性、參與性,提高自治自管能力。

  創新載體,儒學講堂“潤物無聲”。山東省自2014年始實施“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建成尼山書院150個。在尼山書院帶動下,又深入推進儒學講堂建設。全省共建成城市社區儒學講堂1604個,開展活動10500余場﹔建成鄉村儒學講堂2.2萬個,開展活動11萬余場次。鄉村儒學講堂讓基層百姓面對面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教育效果不斷顯現。幾年來,全省尼山書院共培養並向基層儒學講堂選派講師1500多人,培育文化志願者22000多人,發掘優秀民間藝人4萬多人,壯大了農村基層文化服務隊伍,確保了優秀傳統文化的有序傳承。

  創新模式,文化經濟“比翼齊飛”。山東省2017年啟動首屆文化惠民消費季,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開展了1000余項、近5萬場次文化惠民消費活動。建立“一券、三平台”(文化惠民消費券,銀聯錢包APP、齊魯藝票通和山東文化消費服務大數據平台)的促進機制,共吸引1.33億人次參與,拉動文化消費4.2億元,實現消費總額206.7億元,成為全國開展范圍最大、企業參與最多、文化服務受益面最廣的文化促進活動。今年第二屆文化惠民消費季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山東省是非遺大省,近年來充分利用非遺資源,服務群眾、助力發展。先後實施了傳統工藝振興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培工程、發展“項目+傳承人+基地”“傳承人+協會”等模式,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類傳統工藝類企業和經營業戶110多萬個,年營業收入超1300億元,直接從業人員300余萬人。涌現出了以博興縣錦秋街道、郯城縣紅花鎮等一大批非遺特色鮮明、脫貧成效突出的鄉鎮(街道)及農戶典型。

  創新內容,戲曲藝術“扎根黃土”。山東戲曲藝術歷史久、劇種多,將優秀戲曲文化傳承好,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和尊重,更是為了賡續中華文化的根脈。為此,山東省高度重視戲曲進鄉村工作,自2014年啟動“一村一年一場戲”工程,採取“政府補貼、市場運作、院團演出、農民受惠”的運作模式,省財政每年投入7000多萬元用於戲曲進鄉村工作。各市也相繼出台配套政策,如東營市設立了200萬社會文藝團體演出資金,市級院團每場補助7000元,縣級院團補助2000元,鄉鎮團隊補助500元,實現了“一村一年五場戲”。在政策上鼓勵庄戶劇團發展,將其吸納到公共文化服務隊伍中來,全省戲曲演出庄戶劇團5200多個,成為國有院團的有力補充。堅持按需送戲,精心遴選出群眾想看、愛看的戲曲節目進行演出,比如淄博、青島等地通過手機微信、短信平台等方式進行預告和預約,實行了“菜單式”服務。2017年戲曲進鄉村演出突破8萬場,行政村覆蓋率達90%,觀眾逾5000萬人次﹔2018年上半年已經超過4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