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浙江
浙江
浙江:激發曲藝創演活力 推動非遺繁榮發展
發布時間:2019-11-29 10:40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9-11-29

  浙江文化積澱厚重,曲藝資源非常豐富,擁有很多國家級曲藝類非遺項目。一直以來,浙江省各級文化部門高度重視包括鼓書、琴書在內的各種曲藝形式的保護傳承,積極探索曲藝振興的途徑和方法,取得了較好的保護成效,營造了良好的傳承發展環境。

  全國曲藝“大咖”齊聚義烏

  “康熙抓缰在手,腳踩馬鐙,乘跨坐騎……”台上,75歲高齡的北京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蘭芳帶來了經典評書選段《康熙買馬》,其聲音極其洪亮,聲韻中透出的那股鏗鏘抑揚之美一如往昔。台下,觀眾聽得如痴如醉。

  安徽琴書、溫州鼓詞、杭州小熱昏、西河大鼓、桂林漁鼓、平湖鈸子書、京東大鼓、陝北道情逐一登台……日前,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曲藝(保護)研究室、中國說唱文藝學會、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主辦,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浙江省曲藝家協會和義烏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承辦,金華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協辦的第三屆“中國浙江﹒全國曲藝傳承發展論壇及觀摩交流展演”暨“中國浙江(義烏)﹒全國曲藝小書(鼓書琴書)傳承發展論壇及觀摩交流展演”活動在浙江省義烏市舉行,與會人員共商新時代非遺保護之大計,共謀曲藝傳承發展之良策。

  曲藝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藝術瑰寶,鼓書、琴書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曲藝形式,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特殊的地位。本次曲藝盛宴由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山東、安徽、湖南、江西、陝西、廣西、浙江全12個省區市的30多位專家學者、50多家非遺保護單位和27個曲種的180多位傳承人攜6台共40多個優秀節目參加。全國具有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鼓書、琴書藝術家進行了“名家示范”“傳承中堅”“新秀展示”及“浙江本土”等6個專場的交流演出。

  “敲起情筒嘡嘡響,放開喉嚨唱開場,東勿唱來西勿唱,唱一段,狄青比武聽端詳……”右手拍著漁鼓,左手打著簡板,73歲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葉英盛,用極具地方特色的曲調和嗓音,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曲藝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以及愛好者傾情演繹了一段金華道情名段《狄青比武》,贏得陣陣掌聲與喝彩。葉英盛表示:“道情藝人有責任、有信心把傳承保護的路子走正、走穩、走好,讓傳統藝術不折不扣、原汁原味地得到保護和發展。”

  來自國家級非遺項目小熱昏的第七代傳承人金一戈帶來了杭州小熱昏《實話難說》,幽默詼諧的唱詞、夸張滑稽的動作逗得在場觀眾哈哈大笑。金一戈表示,杭州小熱昏是一種地域性較強的曲藝形式,曲藝是相通的,通過本次參演交流,能夠互相取長補短。“這次參演,我用的是純正的杭州方言,希望能給觀眾一種原汁原味地呈現給觀眾,演出效果很好,講的包袱觀眾都有反應,這對曲藝表演人員來說就是最大的鼓勵。我認真觀看學習了多種曲藝表演,例如,安徽琴書、京東大鼓、陝北道情等,發現大家對傳統書目新編創作有不同的理解。針對同一曲目的不同設計,給我很多啟發和靈感。”

  交流保護經驗 培育傳承新人

  在中國浙江(義烏)﹒全國曲藝小書(鼓書琴書)傳承發展論壇上,曲藝領域專家學者、表演藝術家和鼓書、琴書保護項目的非遺機構負責人就“經驗交流”“傳承體會”和“學術探討”3個板塊,集中研討和交流了曲藝小書(鼓書琴書)的藝術傳承和創新發展。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中國說唱文藝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吳文科介紹,這次論壇的主題是藝術創新。創新的前提是要繼承,枝葉不繁茂就長不高、不壯實。

  2017年,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曲藝研究所將“全國曲藝傳承發展論壇及觀摩交流展演”的平台設在浙江,共同提振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3年來,浙江已成功舉辦了大書類的評書、評話,小書類的彈詞、走書、鼓書、琴書等項目的18台交流展演和兩次曲藝論壇,強化了學術理論的引領,推動了曲藝的傳承發展,逐漸成為一項引領性的品牌活動。

  有著幾十年舞台演出經驗的孟影是安徽省曲藝家協會主席、安徽琴書藝術家,也是淮河琴書的代表性傳承人。她認為,文藝創作必須扎根生活,而舞台是生活與觀眾之間搭建起來的橋梁。“橋建好了,行人自然就會絡繹不絕,熙熙攘攘﹔橋建不好,行人自然就會繞道而走,冷冷清清。”談及曲藝的傳承和創作時,她表示,任何一個作品,都不可避免地帶上時代的烙印。文藝創作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文藝工作者要擔負起責任和使命,緊跟時代,要有政治意識、服務意識、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金華永康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呂美麗認為,曲藝要傳承更要創新,創新是曲藝傳承發展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曲藝的語言和表現形式必須具有時代感、唱腔必須加以豐富,才能為觀眾所接受。據她介紹,以前,永康鼓詞藝人右手擊打盆鼓、左手打竹板,一人演唱多角,單口說唱,在舞台呈現上略顯單調。2017年,為了使永康鼓詞在舞台表演形式上有更好的突破,永康市非遺保護中心在保留永康鼓詞本質特征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改“坐唱”為“站唱”,首次嘗試設計唱腔音樂,並以樂隊伴奏的形式演唱,賦予永康鼓詞新意,讓人耳目一新,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有關非遺保護單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專家學者還就“曲藝小書的傳承與發展”“曲藝傳承發展面臨的困境與問題剖析”“曲藝傳承發展的路徑探索”等議題暢所欲言、建言獻策,為曲藝類非遺項目的保護振興搭建起對話交流的重要平台,對於提升浙江曲藝的影響力,促進曲藝傳承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落實“溫州共識” 共繪非遺保護新前景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處長胡雁介紹,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要求加強對包括曲藝雜技在內的傳統表演藝術的扶持。這為曲藝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作為系列活動承辦地,浙江省近年來在曲藝傳承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自2017年原浙江省文化廳啟動“振興浙江曲藝”工作以來,在舉辦“中國浙江﹒全國曲藝傳承發展論壇及觀摩交流展演”的同時,持續開展“浙江好腔調”曲藝展演活動﹔2017年11月,舉辦了“浙江好腔調”全省曲藝傳承發展交流演出暨曲藝保護傳承座談會﹔2018年10月,開展了“浙江好腔調”曲藝中篇展演活動及浙江曲藝傳承人培訓﹔各地的曲藝進校園、進社區(企業)、進農村文化禮堂“三進”活動每年也開展得如火如荼,2017年度開展了250余場演出,觀眾達5.5萬余人次﹔2018年,開展浙江曲藝傳承發展創作評選活動,以優秀曲本推動保護發展﹔今年,開啟搶救性保護工作,針對個別曲藝項目進行重點扶持。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葉菁表示,下一個階段,浙江將繼續圍繞“科學保護,提高能力,弘揚價值,發展振興”的總體目標,聚焦影響非遺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問題,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按照“保存保護、傳承傳播、創造創新”的工作思路,以文旅融合為契機,切實推動非遺保護工作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進一步提升浙江非遺傳承發展水平,全面構建非遺科學保護的新格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我們有幸身處一個改革創新、生機勃發的新時代,新的使命呼喚我們在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中的新作為。此前,我們在溫州召開了全省非遺工作會議,形成了推進新時代浙江非遺保護工作創新發展的《新時代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溫州共識》。”葉菁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浙江省將按照“保存保護、傳承傳播、創造創新”的工作思路,實施基礎工程、傳播工程、融合工程、振興工程、數字工程、研究工程和人才工程的“七大工程”,推進非遺保護法治化、標准化、社會化、數字化和生活化的“五化建設”,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激活非遺。葉菁說:“要牢牢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保護理念,非遺隻有融入時代、融入社會、融入生活,才能更好地實現傳承發展,才能激發其生機活力。要以人民為中心,促進非遺服務當代,弘揚價值,造福人民。尊重傳承人群的主體地位和創造性表達權利,推動非遺在浙江大地精彩‘活’起來、永續傳下去。要深入推進非遺與旅游的融合發展,堅持以人民美好生活為導向,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