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習近平主席見證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回歸 
中意兩大文明古國為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國際合作貢獻新范例
發布時間:2019-03-26 10:30 來源:國家文物局網站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國家文物局網站 2019-03-26
  當地時間3月23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意大利總理朱塞佩﹒孔特的見證下,中國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意大利文化遺產和活動部部長阿爾貝托﹒博尼索利分別代表中意兩國政府,在意大利羅馬簽署、交換796件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證書。經過中意雙方文化遺產部門十余年的通力合作,這批長期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藝術品終於順利回歸。此次返還是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文物藝術品返還,也是中意兩國根據兩國政府間打擊和預防文物非法販運雙邊協定開展的首次成功務實合作,這一重要成果不僅是兩國文化遺產合作歷程中的重要裡程碑,更為國際合作開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貢獻新的典型范例。
  2007年,意大利文物憲兵在本國文物市場查獲大量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藝術品,隨即啟動國內司法審判程序。中國國家文物局在獲知相關信息後,立即與意大利文化遺產主管部門對接開展流失文物追索工作,先後組織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和多個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管理處開展鑒定研究,向意方提供翔實的文物鑒定意見和法律依據報告,並通過外交渠道向意大利政府正式提出文物返還要求。2014年,意大利法院做出有利於中方的判決,但由於其他利益相關方的上訴,判決未得以執行。2019年初,意大利法院最終判決將文物藝術品返還中國。歷經12年的漫長追索,這批非法流失意大利的中國文物藝術品即將重回祖國懷抱。
  據相關專家介紹,796件文物藝術品主要是源自我國陝西、山西、河南和江蘇等地區的出土與傳世文物,時代跨度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民國時期,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其中,豐富多樣的新石器彩陶為研究新石器時代的社會風貌提供直接的物質資料,反映了數千年前西北地區的陶器制作工藝與生活場景﹔數量眾多的漢代、唐代和明代陶俑是了解當時人民物質精神生活的實物見證,承載著古代中原地區民族交流和思想信仰的重要歷史信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取得顯著進展。國家文物局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綜合運用外交斡旋、執法合作、司法訴訟、談判協商等多種手段,以雙邊合作為主要突破點和著力點,成功促成了十余批次近500件套文物返還。諸如大堡子山金飾片、青銅虎鎣等重要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案例,既是現行國際法律框架與合作機制的成功執行和實踐,也是為解決歷史流失文物返還原屬國的難題進行的可貴探索與創新,具有廣泛的國際示范意義和引領作用。
  中意兩國同為世界文明古國和文化遺產大國,打擊文物非法販運、促進流失文物返還,不僅是保障兩國文化權益和民族情感的現實需求和必要舉措,也體現著兩國的國際責任感與大國擔當。多年來,中意兩國在打擊文物非法販運領域一直保持密切合作,在機制建設、人員交流、信息通報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中意兩國的深入合作與共同努力,必將對構建更加公平正義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國際秩序、保護人類共同文化遺產,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