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綜述
——以優秀劇目向國慶獻禮,向人民匯報
發布時間:2019-06-03 09:03 來源: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門戶網站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門戶網站 2019-06-03
  中國藝術節是我國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以下簡稱:十二藝節)的舉辦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5周年,本屆藝術節的總體目標就是全面呈現新時代我國藝術創作和文藝事業發展新成就、文藝工作者的新面貌,展示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著力推出一批優秀作品和優秀人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優異的成績向國慶獻禮、向人民匯報。
  從5月15日起,十二藝節的各項主體活動就陸續展開,並於5月20日晚正式開幕。在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在十二藝節組委會的領導下,在各地各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藝術院團、文藝機構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堅持“精品、惠民、節儉、可持續”的辦節原則,在半個多月的時間裡,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工作者匯聚在東方明珠上海,舞台藝術、視覺藝術、文創產品以及群眾藝術優秀作品薈萃展示,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廣大市民乃至全國的觀眾熱情支持,通過各種形式參與藝術節,盡享藝術帶來的歡樂、美好和感動。應該說,很好地實現了“藝術的盛會 人民的節日”的辦節宗旨和我們的辦節目標。
  把握時代脈搏,推出精品力作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51台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參加十二藝節演出,其中38台劇目角逐我國舞台藝術政府最高獎——第十六屆文華大獎。這38台劇目都是近年來各地區、各單位涌現出來的優秀作品,專家和觀眾反映,這批作品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代表了當前舞台藝術創作水平,展示了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九大以來藝術創作的新變化、新成果。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優秀現實題材作品大量涌現,自覺擔負起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創作取得重大突破。不少作品圍繞扶貧攻堅等重大時代課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將思想性與藝術性有機統一,體現出文藝工作者對現實題材創作規律認識的深化和創作能力的加強。二是以雅俗共賞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積極發揮優秀文藝作品培根鑄魂的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擴大了主旋律作品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三是守正創新,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進一步提升。以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為代表的一批作品,在觀念和手段結合上、內容和形式融合上進行深度創新,做到胸懷和創意的對接。四是中西部地區創作力量異軍突起,得到專家、觀眾的一致肯定,反映出近年來多措並舉下中西部地區在藝術創作水平方面的快速提升。經過激烈角逐,最終10部作品獲得第十六屆文華大獎。
  在視覺藝術方面,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全國優秀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全國優秀攝影作品展覽3個國家級專業大展首次匯聚在同一場館呈現,參展藝術家之多、覆蓋面之廣、代表性之強、作品面貌之豐富,被業內人士認為在全國同類展覽中極為少見,盛況空前。許多著名老藝術家拿出新作參展,大批中青年創作骨干的作品也集中呈現。特別是以文化和旅游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第一批優秀作品和上海“時代風採”主題美術創作部分優秀作品納入展覽,使得展覽成為黨的十九大以來現實題材美術作品規模最大、最為集中的展示。3個展覽自開幕以來,已經吸引近6萬人次觀眾現場參觀。據悉,展覽將持續至8月14日。
  演藝及文創產品博覽會受到高度關注,4天內5萬多人次觀眾參觀,文創產品現場銷售及簽約額達3400多萬元,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1500余家專業機構來到博覽會洽談採購演藝項目,充分體現了優質文化資源供給與需求的高度貫通。保利院線組織了60余家成員單位觀摩,既為院線選取優質作品,也讓院線經紀行業及時了解舞台藝術行業發展趨勢。首次加入藝術節的文創產品就成為“爆款”,這是近年來全國31個省(區、市)文創產品開發工作成果的首次集中亮相,文創產品的現場售賣,使廣大觀眾有機會將“十二藝節”帶回家,讓藝術之美真正走進百姓生活,增強優質文化資源帶給人們的獲得感。各地經銷商普遍驚嘆,原計劃4天的貨物一天就銷售一空,必須馬上補貨。火爆的場面也讓眾多參展機構看到了文創產業的廣闊前景,極大增強了行業發展的信心。
  通過十二藝節可以看到,廣大文藝工作者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更加鮮明,愛國主義的文藝創作主旋律更加響亮。特別是現實題材作品的大量涌現,是本屆中國藝術節的鮮明特點。無論是舞台藝術還是視覺藝術,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用優秀文藝作品積極闡釋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成為藝術創作的自覺追求。
  以人民為中心,共享藝術成果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隻有做到了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才能發揮最大正能量。這不僅是舉辦十二藝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在辦節過程中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
  十二藝節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獲得群眾熱情歡迎和參與。在舞台藝術方面,除繼續實行低票價外,組織參評參演院團在藝術節期間舉行32場公益惠民演出。40個院團的1000多名藝術家積極響應參與演出,並且高度重視、一絲不苟為百姓演出。廣大市民熱情歡迎,平均上座率達到97%,很多演出達到100%,吸引觀眾6萬余人次。其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由於檔期沖突,原計劃的惠民演出一度准備取消。得知情況後,院長李小雄主動申請改期加演,他說“我們不隻是為評獎而來,更是為了推廣劇種、接受全國觀眾檢閱而來。”改期後,他們前一天演完夜場,當天早晨5點起來化妝,趕到惠民演出現場,8點多准備,李小雄等主演親自上場,非常認真,11點多演完飯也沒吃就返回,下午3點就要進劇場准備晚上的正式演出。5月31日,第十六屆文華表演獎獲獎者在中山公園同台進行惠民演出,也是本屆藝術節的首創,現場氣氛非常熱烈。中央芭蕾舞團首席主演曹舒慈為了惠民演出,缺席了中芭巴西巡演,而她的舞伴則特意從巴西飛回上海。還有不少院團借演出的機會,自發走進基層開展多種惠民活動,比如中國交響樂團在《浦東交響》演出期間,與浦東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學生管弦樂團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互動和指導點評。此外,在演藝及文創產品博覽會現場,也舉辦了24場推介演出,很多觀眾連續幾天觀看。
  創新傳播方式 加大推廣力度
  為宣傳推廣優秀文藝作品和藝術家,更好發揮優秀作品的社會效益,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十二藝節組委會高度重視宣傳推廣工作。一方面是積極主動發聲,設立新聞中心、新聞發言人機制,通過40余場新聞發布會、媒體見面會、媒體開放日等活動,借助新聞媒體來傳播聲音,暢通信息渠道,拉近藝術與群眾的距離。
  另一方面,適應新的時代需求,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發揮新媒體傳播優勢,極大提升和擴大了藝術節的影響力和覆蓋面。網絡直播首次全流程介入藝術節,31台劇目18次移動端直播點擊量近1420萬人次,22場全劇網絡直播點擊量5270余萬人次,直播總點擊量近6700萬人次。“雲上群星獎”專題總訪問量4428.5萬人次。藝術與科技的結合,使優秀的文藝作品高效傳播,跨越了地域、時空的局限,不僅為藝術的推廣普及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而且也使優秀文藝作品的社會效益在廣泛傳播的過程得以充分實現。
  同時,十二藝節也為廣大文藝工作者和專業機構,提供了對話與交流的絕佳平台。十二藝節期間,全國各省(區、市)都專門組團觀摩學習,很多觀摩團隊都是全程參與,充分交流舞台藝術和視覺藝術創作、演藝市場發展、文創產品開發等方面的成功經驗,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共同研究,進一步推動藝術創作從高原向高峰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