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直屬單位 >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
徽班進京 古今交融——傳統徽劇“唱響”寧壽宮大戲樓
發布時間:2018-06-11 09:38 來源:故宮博物院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故宮博物院 2018-06-11

  京劇,這項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各傳統劇種相結合的產物。其中徽劇,作為徽州文化的“活化石”,於明末清初盛行於安徽及江浙一帶,至清中期風靡全國。228年前,清干隆五十五年(1790年),為慶祝皇帝八十大壽,三慶、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先後進京獻藝,名噪京城。清道光、咸豐年間,徽劇在北京同湖北漢劇等劇種結合,逐漸演變成京劇,在中國戲曲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更好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6月9日,故宮博物院協同安徽省文化廳、黃山市人民政府等單位,在寧壽宮暢音閣大戲樓舉辦了徽班進京展演活動。來自安徽省徽京劇院、黃山市徽劇藝術傳習所、黃山市藝術劇院和歙縣文化館4個單位的專業團隊,上演了《萬花獻瑞》《小宴》《貴妃醉酒﹒百花亭》《觀陣》和《徽班進京》共5台精品劇目,200多年前的盛況在故宮重現,完美實現了歷史和現代的交融,帶給觀眾獨特的視聽盛宴。

徽班進京展演活動現場

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門戶網站記者楊倩 攝

  暢音閣是皇宮裡專為重大節慶演戲時所用,每逢各種節日,如元旦、端午、七夕、中秋、除夕以及帝後的生日等皇帝都要在宮中看戲。暢音閣有上中下三層戲台,以中國傳統的吉祥用語“福、祿、壽”命名。三層台設天井上下貫通,上中兩層井口安設轆轤,直對下層地井,根據劇情需要,天井、地井可升降演員、道具等,例如上演仙女、神仙下凡的戲目時,用轆轤把幕景和演員從上面送下來,造成從天而降的戲劇效果。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翠鳳出席活動並講話,黃山市國家級和部分省級非遺傳承人參加。展演活動後,出席嘉賓參觀了保和殿東廡的“故宮文創館徽派傳統工藝館”。

  當天下午,還在建福宮花園舉辦了故宮與徽班專題研討會,以徽班進京與故宮、徽劇的過去與現狀等為主題,探討徽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