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直屬單位 >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嶺南傳統手工藝再生的創新人才培養》學員成果作品展開幕
發布時間:2018-09-06 10:15 來源: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2018-09-06

  8月25日,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嶺南傳統手工藝再生的創新人才培養》學員成果作品展開幕式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廣州美術學院相關領導、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全體學員和指導教師等出席了開幕式。

  《嶺南傳統手工藝再生的創新人才培養》由廣州美術學院組織實施,是主要針對嶺南傳統手工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三雕一彩一繡(牙雕、玉雕、木雕、廣彩和廣繡)”行業的藝術人才開展的專業培訓,旨在通過培訓重塑嶺南“工匠精神”中具有創新活力的兼收並蓄、開放務實的文化基因,以實現嶺南傳統手工藝在現代生活語境下的再生。項目集中培訓階段設置了“產品設計創新類”“傳統工藝創新類”“創新創業管理類”三大類共18門課程,從傳統手工藝存在的現實問題出發,注重將傳統手工藝與工業設計相結合,與現代產品設計開發的思維、理念和系統相結合,與互聯網創新創業相結合。通過創新創業和設計創新等系列培訓課程的教學,對傳統手工藝人的知識結構優化和設計創新能力提升起到引導作用,使學員對傳統手工藝“在生活中傳承”“在使用中傳承”的培訓理念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力和執行力。開幕式上,項目負責人、廣州美院工業設計學院院長陳江表示,廣州美術學院作為研究嶺南傳統手工藝的大本營,是華南地區發展特色設計教育的中心。“手工藝人通常在圈子內交流,本次培訓發揮了高校跨界跨行業資源聚集的優勢,開拓了手藝人的思路。”

  本次作品展共展出30位學員制作的53個系列的157件作品。學員們結合課堂所學及項目的指導思想設計制作,根據各自掌握的傳統手工技藝,從“價值挖掘、設計創新、創業推廣”的視角出發,通過跨界創新、整合創新設計的方法,重新挖掘嶺南傳統手工藝獨特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將傳統手工藝品與現代審美情趣相結合,與現代生活方式相融合,開拓傳統工藝品新的使用方式。

  來自牙雕行業的學員麥珠妹和廣彩行業的學員崔健怡,將牙雕與廣彩兩種嶺南傳統工藝相結合,通過跨界合作,設計制作出名為《花城彩音》的手機音箱。作品摒棄象牙原材料,轉而採用水牛的脛骨,在技法上採用原支骨加鑲嵌手法,並運用牙雕技法中的浮雕、圓雕、通雕等傳統雕刻手法。除了外觀新穎別致外,該作品最大特色是增加了全新的使用功能——可以播放音樂的手機音箱,馬蹄蓮形的喇叭用來擴音,牛骨的結構和特性同時也保證了良好的音質。此外,牛骨為白色,作品將骨雕與色彩艷麗的廣彩相結合,為骨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從事廣繡行業的學員陳璐璐,以熱愛傳統文化的年輕知識女性為目標用戶,將廣繡的繡品與皮包相結合設計出系列產品,簡約的外觀線條與精致的繡品紋樣相對比,在產品設計語義上體現了細膩、優雅的文化內涵。該學員計劃將這系列皮包以“懿”為品牌,開拓網上銷售模式。

  玉雕行業的學員陳學獻,用水墨大寫意的手法設計創作的作品《蓮境浮生》,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將玉雕與LED燈相結合,不僅具有優美的藝術欣賞價值,也為玉雕產品拓展了新的市場與使用途徑。

  為進一步深化交流學習成果,項目組還舉辦了專題研討會,學員們在會上對能參加廣州美術學院主辦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表示了誠摯的感謝,並對本次項目培訓的所學所得進行了總結。學員麥珠妹在研討會上表示,以前進行牙雕創造,通常隻是圍繞材料、技藝和外形進行思考,此次學習培訓讓她在跨界融合方面有了更多新的思考,學到了將現代日用品與傳統工藝融合的設計方法以及今後互聯網創業方面的新知識。

  廣東省新聞媒體對本次成果展進行了廣泛報道,如《廣州日報》的“廣州參考”和“廣聚焦”欄目以《讓嶺南傳統手工藝“在生活中傳承”》《傳統手工藝如何傳承?這個展給出了新答案》為題,點贊本次展覽對傳承發展嶺南傳統手工藝作出的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