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直屬單位 >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大湘西少數民族織錦刺繡工藝創新人才培養》舉行成果匯報展
發布時間:2018-09-11 09:21 來源: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2018-09-11

  8月26日,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大湘西少數民族織錦刺繡工藝創新人才培養》成果匯報展在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展廳開幕。展覽展出該項目20位學員制作的20余套系列作品,作品表現形式多樣,涵蓋了藝術裝置、家居用品、服裝、配飾等生活實用及藝術裝飾類型,在深入挖掘侗錦、挑花工藝以及地域文化精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探索傳統手工藝的當代轉化和創新發展。

  《大湘西少數民族織錦刺繡工藝創新人才培養》於6月26日開班,由湖南大學組織實施,旨在培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侗錦、挑花當代傳承與創新的青年藝術人才,促進侗錦、挑花從遺產到資源的當代應用價值轉換。項目在全國(含港澳台地區)遴選了20位青年藝術工作者進行培訓,邀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侗錦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粟田梅、花瑤挑花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奉雪妹等多位教師授課。培訓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導師從侗錦、挑花文化入手,講授社區研究與社會創新實踐的探索、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程序與方法、花瑤特色服飾構成與圖案等課程,並組織學員前往湖南省懷化市武陵山非遺文創中心、湖南省通道縣楓香村中國侗錦傳承基地等考察,使學員全面深入了解侗錦、挑花的發展歷史,激發創作靈感。

  項目負責人、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何人可表示,大湘西地處湖南西部腹地,地域偏僻,是湖南省欠發達地區、少數民族居住區和生態脆弱地區。同時,正由於地域的隔絕,大湘西保留了原汁原味、新奇獨特的少數民族民俗與地域文化資源,孕育了豐富的國家級和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面對現代化的沖擊,非物質文化遺產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傳統土壤、逐漸衰落退出歷史舞台。在國家藝術基金的資助下,湖南大學發揮高校在非遺保護和傳承方面的多學科資源整合專業優勢,通過人才培養項目的實施,促進優秀傳統手工藝在當代的傳承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