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直屬單位 >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多部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劇目入選“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
發布時間:2019-03-04 09:34 來源: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2019-03-04

  近期,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布了入選第一、第二批“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的作品名單。該計劃針對高校師生原創的舞台劇、音樂、舞蹈、影視、文學等類型的校園文化作品,以期切實推動高校廣大師生積極創作體現時代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教育改革發展成就,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原創校園文化精品力作,持續推動校園文化繁榮發展。在公布的兩批共40部作品中,說唱劇《解放》,民族舞劇《粉墨春秋》《草原英雄小姐妹》《井岡﹒井岡》,音樂劇《黃大年》《香玉號》,話劇《重慶家書》,獨幕劇《萬年台》,群舞《活著1937》《匠心》共10部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

  說唱劇《解放》為國家藝術基金2014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由山西戲劇職業學院山西華夏之根藝術團創排。該劇著眼於發生在黃土高坡上普通人的命運起伏,在新穎別致的舞台形式和濃郁質朴的晉風晉韻中,以“裹小腳”作為貫穿全劇,牽系愛情、親情、鄉土大愛的敘事線索,以小喻大,揭示出摒棄舊習俗,迎來社會進步曙光的主題。

  民族舞劇《粉墨春秋》為國家藝術基金2014年度、2015年度、2017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由山西藝術職業學院華晉舞劇團創排,入選中國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榮獲第十四屆文華獎最高獎項“文華大獎”,中宣部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該劇由香港作家李碧華擔綱編劇,根據其原著《粉墨美猴》改編,以中國古典舞為主要表演風格,借鑒中國戲曲的諸多表演形式,用現代思維和視角,表現人性、人情、人理,挖掘人的本質和中國戲曲所具有的內涵與魅力,用音樂和舞蹈演繹出一個充滿愛情、勇氣和奮進交織的發生在清末民初北國梨園戲班的美麗故事,引發人們對歷史的追憶,人性的思考。

  民族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為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舞台藝術創作資助項目,2018年度大型舞台劇和作品滾動資助項目,由內蒙古藝術學院創排。該劇以廣為傳頌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和玉榮真實的英雄事跡為藍本,將蒙古族的舞蹈藝術與民族音樂藝術及蒙古族服裝、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舞劇的編創當中,以當代視角,運用課堂和多重空間穿越轉換的表現手法,展現了濃郁多彩的草原民俗風情,再現了小姐妹抗擊暴風雪、舍身救護集體羊群的英雄壯舉,創造性地演繹出一個當代小學生與60年代小姐妹心靈碰撞、交融,激發出強烈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舞台故事。

  民族舞劇《井岡﹒井岡》為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舞台藝術創作資助項目,由北京舞蹈學院創排。該劇以1927年10月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歷史為背景,通過井岡山紅軍後代小丹寫給女兒的書信,回顧小丹與丈夫張秋山以及當年的紅軍戰士、井岡山百姓所經歷的戰火歲月,展現了井岡山地區百姓與紅軍的軍民魚水情。

  音樂劇《黃大年》為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舞台藝術創作資助項目,由吉林大學創排。該劇以黃大年生前事跡為基本素材,運用歌唱、音樂、舞蹈等多種舞台手段展現黃大年用生命踐行“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人生誓言,體現了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洋溢著理想主義的色彩和青春飛揚的濃郁校園氣息。

  音樂劇《香玉號》為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舞台藝術創作資助項目,由北京饕戲戲劇文化有限公司與河南大學聯合出品。該劇創新性地將中國傳統戲劇的表現形式與現代音樂劇相結合,再現了1951年建國初期常香玉為支持抗美援朝戰爭,通過義演籌款最終捐獻了一架戰斗機的感人故事。從民族戲劇出發,聲腔上又融合了美聲、民族、戲曲和通俗等多種唱法,將歐洲《茶花女》、民族《白毛女》、中國《七仙女》的唱法結合起來,“講民族故事,設中國唱腔。”

  話劇《重慶家書》由重慶大學創排,其劇本《重慶家書》為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由青年編劇王宏亮創作。該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1937年底,抗戰吃緊,國民政府西遷重慶。福泰米行商人任紹曾一家被卷入戰火,亂世之中,隻有一封封家書傳達著和平與希望的故事,表達了中日人民追求和平,反對戰爭的心願,彰顯了青年一代的文化自覺。該劇作為優秀劇目參演了“第六屆中國校園戲劇節”。

  獨幕劇《萬年台》為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舞台藝術創作資助項目,由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創排,是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而創作的原創劇目,獲首屆四川藝術節﹒第十五屆小品(小戲)比賽“優秀劇目獎”,以及“優秀導演獎”和“表演獎”。該劇通過“封箱卸靠戲服放,揮戈浴血戰沙場”戲劇情境的營造,圍繞萬年台前發生的故事展開,主要講述了川劇藝人花景菁等和四川民眾為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一致抗戰的感人故事,編排中運用了話劇與戲曲兩種表現形式,努力開掘戲劇、戲曲本體的藝術特性和川劇特有的表現手法並進行了大膽革新。

  群舞《活著1937》為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舞台藝術創作資助項目,由浙江師范大學創排,曾榮獲第九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十佳作品”第一名。舞蹈以鮮明的舞台表現性語匯刻畫了1937年這個特定年代中一群受迫害、被欺辱女性們的悲慘命運,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女性在喪失尊嚴的絕望中,毅然扛起民族救亡的大旗,與侵華日軍斗爭到底,表現了中國女性堅貞不屈的剛烈意志和誓死與祖國共進退的頑強品性。細膩深邃的情感傾述充滿了舞台的張力。

  群舞《匠心》為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舞台藝術創作資助項目,由溫州大學創排。舞蹈以一名老匠人和一群年輕學徒為人物形象,利用老式小板凳和皮鞋為道具,以傳統手工制鞋的敲、搓、描、打磨為主題動作進行編排創作,還原老式手工制鞋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動態場景。講述了老一代皮鞋匠人傳授技藝、傳遞工匠精神,教導青年皮鞋學徒成長的故事。描繪了一代工匠精神的延續及傳統技藝傳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