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直屬單位 >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青年藝術綻放國際舞台——“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走進 
北京國際設計周與北京國際攝影周
發布時間:2019-11-14 17:21 來源: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2019-11-14
  10月7日,北京國際設計周剛剛落下帷幕。10月19日,北京國際攝影周鳴鑼開展,“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美術、書法、攝影、工藝美術)作品巡展作為分會場,也走進了這兩個大型展覽活動。此次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美術類成果運用作品結合國際平台進行傳播與推廣,助推青年藝術人才亮相國際舞台,交流展示創作成果。展覽在凸顯當代藝術創作中盡顯青年底色,引導青年藝術創作緊跟時代、抒寫時代,為時代放歌、為人民畫像,為中國藝術攀登高峰助力。
  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工用致美”專題展(北京國際設計周分會場)和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時代映象”專題展(北京國際攝影周分會場)由中華世紀壇藝術館主辦,北京歌華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辦,得到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北京國際攝影周組委會的大力支持,為觀眾帶來美妙觀展體驗和豐富藝術認知的同時,也致力於為發展中國藝術事業、展示中國文化軟實力貢獻力量。
  工用致美:青年藝術的傳統旨歸
  藝術從日常生活中生發,審美與實用常常結合在一起,所謂“工”是手段,“工”需手巧、材美,“用”是目的,“用”須實用、耐用,“工”和“用”同為審美所支配。在當代設計或工藝美術中,審美價值來自傳統造物思想與當代美學的疊合,與中國傳統美學觀是為異曲同工。“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北京國際設計周分會場以“工用致美”為主題,展覽作品從國家藝術基金2014—2018年度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藝術人才培養工藝美術類成果運用作品中遴選而出。
  展覽分為“潤物無聲”與“撥雲見日”兩個部分。作品在充分發掘傳統工藝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藝理念的基礎上,高度結合用與美、用與賞,傳統與時尚交相輝映,東方美學和現實價值共存。 
  可以看到,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青年藝術家們,正努力跳脫單純的技術操作層面,把觀念與精神性融於技術結構,將東方傳統文化血統有機地融合到現代設計之中。展覽作品並沒有完全桎梏於傳統,也未見刻意立異標新或過度炫技,實現了現代手工藝應該達到的趣味、高度和真誠。沈磊的工藝美術作品《山海頌》在器物創作中融入中華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和華夏文明不屈不撓的開拓精神,追求“器以載道”的造物理想﹔李付彪的工藝美術作品《長河韻》結合中華文化的韻律性,以當代玻璃藝術語言探尋“長河”的表達,在玻璃材質的通透與渾厚、脆弱與堅硬之間尋求平衡點,以材質、工藝為媒介,在流動與靜止的臨界中塑造形式。
  在“撥雲見日”板塊中,年輕一代藝術創作者試圖參透千百年來承載於東方工匠身上、言行中、器物上那些閃亮的人性、悟性、智性的精神內涵。青年藝術家王華的藝術設計作品《蘇作新明式家具》在款型、結構、線腳、雕花等方面延續了蘇作明式家具古朴大方、雅致自然的品味,在功能、尺度、用材、軟飾等方面充分考慮了現代人的需求,做到了從藝術中看到生活,讓藝術走入生活。向師師的藝術設計作品《國漆髹飾》採用漢代雲紋的圖案裝飾,呈現出氣勢恢宏的審美意象和湖湘地域的文化特征,採用“貼金描線”的傳統工藝,詮釋了傳統漆奩在現代漆器餐具套盒的日用轉換和現代設計的應用。
  時代映像:青年藝術的現代探索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一個時代的藝術反映了一個時代的風貌。攝影作為最寫實和直觀的藝術,自發明之後就拓展了人類觀察世界的方式,除了為時代留影的天然使命之外,還擁有獨特的語言和美學體系。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時代映象”專題展作品從國家藝術基金2014—2018年度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藝術人才培養攝影類成果運用作品中遴選,作為北京國際攝影周“時間與記憶”東城分會場之一,展示了當代中國青年攝影藝術的面貌。
  展覽分為“映”與“像”兩個部分。青年藝術家們以多樣的視覺語言,將記憶帶入歷史,這些視覺化的文化符號,通過鏡頭呈現出一種深度,這不僅是青年藝術家記錄時代的印記,更是青年藝術家思考時代的映像。
  “映”部分的作品主要從光影構成、地理環境與人文關懷等視角記錄民族非遺工藝,試圖喚起覺醒的青年藝術傳承人,注重當代藝術與傳統工藝的融合探索。這部分展出了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藝術人才培養項目《攝影傳統手工制作工藝青年傳承人培養》的部分學員攝影作品,運用了藍晒攝影法、蛋白攝影法、鉑金攝影、濕版攝影以及傳統銀鹽等攝影工藝,如白偉生的攝影作品《吶喊》、孫資程的攝影作品《LEEDS》以及劉倩的攝影作品《One Day in Beijing》等。牛學的攝影作品《藏源山南》則定位於“藏文化之源”的探求,融民俗文化、藝術寫實為一體,通過獨特視角表現藏文化發源地的歷史傳承、風俗習慣、民族特性等,具有珍貴的民俗文獻價值。
  “像”部分的作品則是為時代立傳,留存一份珍貴的地域文化影像。作品聚焦居民生活及歷史遺跡,古舊與現代並置、典雅與艷麗交匯、戲劇性與日常性共存,記錄了這個時代的社會真實存在。王偉的攝影作品《最後的馴鹿部落——敖魯古雅》用鏡頭捕捉了使鹿鄂溫克這一瀕危部落的生活方式及其文化,其意義不僅是藝術上的,更是人類學、民族學意義上的。尹永宏的攝影作品《烏蒙山》展現了烏蒙山區的人居變遷,藝術家以社會責任感和自覺意識,將鏡頭對准生活在烏蒙山區的父老鄉親,以攝影的紀實特性為這個時代立傳。
  作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管理體系的重要環節,成果運用和滾動資助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著力解決文藝創作有“高原”缺“高峰”現象的具體措施,助推藝術精品的生產與優秀藝術人才的涌現。“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走進北京國際設計周和北京國際攝影周,是對成果運用作品的拓展性運用,為青年藝術人才及其工藝美術、攝影作品的提升和傳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更激勵廣大青年藝術工作者以更加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履行好新時代使命任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走向更高層次的審美理想和文化新境。
  “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隨後還將在北京展出,全面展示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的青年藝術創作人才美術、書法、攝影、工藝美術作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