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直屬單位 >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
“平民情懷——平山郁夫藏絲路文物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發布時間:2018-11-27 08:25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2018-11-27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聯合主辦的“平民情懷——平山郁夫藏絲路文物”展覽於2018年11月27日開幕,自開幕當天至2019年2月14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6展廳向社會各界觀眾開放。此次展覽是繼“中日韓三國繪畫展”之後,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日本文博界的又一次重要合作,也是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 

  平山郁夫珍藏的絲路文物此前在敦煌研究院展出。中國國家博物館策展團隊通過新增展品、調整大綱設計等工作,使展覽成為一個全新的作品。

  此次展覽展出了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收藏的200件(套)藏品和1件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展覽通過古代文物與當代藝術創作結合的方式,講述了自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8世紀之間,歐亞大陸圍繞陸上絲綢之路上演波瀾壯闊的歷史活劇,展現了古代絲綢之路上各文明間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互鑒。為今天建構“人類文明共同體”提供了歷史鏡鑒和啟示。

  平山郁夫先生(1930—2009)是日本當代大師級畫家,以佛教題材繪畫在日本畫壇獨樹一幟。平山先生長期致力於協助敦煌文物的保護,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受到中國政府表彰。在長達數十年的中亞、印度等國的藝術文化之旅中,作為堅定的和平主義者的平山先生,在戰亂沖突地區保護文物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資金。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的收藏,便是平山先生畢生努力的結晶,主要收藏平山先生收集、捐贈的有關絲綢之路沿線文明的文物。

  展覽按照展品所屬地域分為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偉大的海”——文明交匯的地中海。

  地中海(Mediterranean)在英語—日耳曼語中是“陸地之間”的意思。早在古代世界,地中海便以“我們的海”“白海”“偉大的海”“中部之海”以及“偉大的綠色”等名稱,流行於沿岸各文明之間。被亞、歐、非三大洲環繞的這片半封閉的海洋,孕育了三大洲中幾個最早的文明,並成為文明交匯的通道和舞台。在地中海核心區域,希臘與羅馬文明的遺產中,我們可以看到來自西亞、北非文明的影響。

紅彩巨目紋陶杯,希臘 雅典,約前530年

牛首形紅彩陶酒壺,南意大利,前4世紀

  第二單元,“四方之王”——兩河流域與伊朗地區

  古代的兩河流域誕生了人類最早的文明。從阿卡德王國統一兩河,到巴比倫帝國,兩河文明影響所及從愛琴海、埃及到東部的伊朗高原。在前者文明的浸潤下,波斯帝國在公元前6世紀崛起。阿契美尼德王朝打造了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不僅承襲了“巴比倫之王”的稱號,而且自稱“四方之王”。公元三世紀崛起的薩珊王朝,延續了波斯文明的輝煌,同時深刻影響了遙遠的東方。

牛形陶器,伊朗西北部,前1200—前800年

獅子裝飾玻璃銀杯,伊朗,前7—前6世紀

  第三單元,宙斯﹒佛陀——文明交融的中亞與印度

  中亞地區,西起阿富汗,東到蒙古國,南至印度北部,是亞洲腹地。這裡不僅有古文明的發源地,而且是古代路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因為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在歷史上,這一地區不斷與東西各方向頻繁的進行文化和物質交換。較早時期,中亞受到兩河文明以及波斯的影響,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東征之後,中亞開啟了希臘化時代。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的犍陀羅文化就是希臘文明與印度本土佛教文明融匯結合的產物。

佛塔形舍利容器,犍陀羅,公元2—4世紀

彌勒菩薩坐像,犍陀羅,公元2—3世紀

  第四單元,東土驚鴻——絲路東端的景象

  敦煌是絲綢之路東段的重鎮,也是西來貨物和文化進入中國腹地的重要節點。平山郁夫先生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數次進入敦煌訪古,並留下大量繪畫作品。這些畫作,展現了敦煌藝術的燦爛、多元文化的並存,同時也展現了中國文化與世界的緊密聯系。

敦煌莫高窟,紙本水彩,平山郁夫1991年

  展覽不僅全景式展現了絲綢之路近三千年的歷史面貌,而且深刻揭示了文明之間交流互鑒的本質,昭示了文明在相互交流碰撞的過程中最終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