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直屬單位 > 中國國家話劇院
中國國家話劇院
國家話劇院新創話劇《蘭陵王》7月中旬首演
發布時間:2017-06-23 08:49 來源:中國國家話劇院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中國國家話劇院 2017-06-23

  6月22日,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新創話劇《蘭陵王》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於7月11日至16日在國家話劇院劇場開啟首輪演出。該劇由著名劇作家羅懷臻編劇,著名導演王曉鷹執導。國家話劇院優秀演員張皓越、夏力薪、李任、王楠、鄒一正、陳誠、張津赫以及特邀演員余鳳霞等出演劇中重要角色。舞美設計和燈光設計分別由張武、邢辛擔綱。

《蘭陵王》發布會現場 王昊宸 攝

  話劇《蘭陵王》從北齊名將蘭陵王的傳奇故事發展出全新的情節,將蘭陵王設置成一個因目睹父王被害而用女兒態掩藏真性情的柔弱王子,齊後為喚回蘭陵王的男兒血性,交予他先王遺物——神獸大面,戴上大面的蘭陵王神奇般地平添雄偉氣概,在戰場上所向無敵,卻也同時走到冷酷無情、暴虐可怖的人性另一個極端。最終,齊後用母性的犧牲幫助蘭陵王告別迷途,回歸本我。全劇用藝術象征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於“靈魂與面具”的寓言,體現對悲劇命運的觀照,引發觀眾對於人性、本心的思考和探討。

  編劇羅懷臻是知名戲曲劇作家,此番首次涉足話劇領域創作劇本。他坦言,創作《蘭陵王》的念頭由來已久,這些年他始終致力於溯源中國傳統戲劇模式,把中國傳統藝術元素應用到當代文藝創作中。《蘭陵王》的本質實為代面戲,表現了戲劇藝術的最原始形態。在西方的演劇風格在中國大行其道的今天,回歸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重新確認自身的文化身份,同時將中國戲劇與世界接通是當代戲劇人的使命,因此《蘭陵王》應運而生。

  在談到劇本時,羅懷臻表示,塑造蘭陵王這個人物,他著重刻畫了其人性中的“羊性”和“狼性”兩極,希望通過講述一個人的異化過程,拷問靈魂真實和人性復雜。

  導演王曉鷹表示,此次排演《蘭陵王》從中國文化的著名傳奇和中國戲劇的藝術源頭出發,用更質朴、更純粹同時也更豐富、更強烈的“中國式的舞台意象”,講述了一個“關於靈魂與面具”的現代寓言。也正是緣於劇中強烈的象征性,不能僅僅依靠以往駕輕就熟的導、表、演手段處理,需要尋找各種新的藝術元素,創新新的表現形式將其呈現出來。從一個多月的排練效果看,已很好地將儺戲、儺舞等融入其中,古朴卻又具有現代感。當談及《蘭陵王》與《理查三世》《伏生》在創作上的異同時,王曉鷹強調:“《理查三世》嘗試使用中國式思維——‘陰陽太極’理論來解釋和表達對理查三世這個邪惡人物的理解﹔《伏生》則是一出‘從傳統文化深處,走向現代舞台表達’的中國戲劇﹔《蘭陵王》則要追求在講述故事、塑造人物、表達情感、傳遞哲思的完整過程中體現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傳統戲劇的美學意韻”。

《蘭陵王》片段展示 王昊宸 攝

  此次飾演蘭陵王的是在《霸王歌行》《理查三世》等多部作品中都有出色表現的青年演員張皓越。一路走來,他的舞台表演功力在穩扎穩打中成長,潛力亦得到不斷激發,得到廣大觀眾認可。張皓越坦言,此番出演《蘭陵王》是他遇到的最難的一個角色。劇中蘭陵王一度男扮女態,以求蒙蔽齊王保命宮闈。他雖曾經有過反串經歷,但戲份不大,多為諷刺、戲耍的性質。然而這次,他要把女性之陰柔徹底融進角色,讓“可人兒”成為自己的一半,還要能夠隨著劇情的需要跳脫出來,走向人性的另一個極端。這種切換,無疑是極具挑戰的。為了更好地把握角色,張皓越私下做了很多的功課,查找史料了解原型,從反串戲劇大師的身上尋找靈感,反復學習揣摩戲曲旦角的表現身段台步。“我覺得這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通過每一場戲的醞釀,最終將對於人性的拷問推向極致。”他這樣說到。

  20年前遺憾錯過出演《薩勒姆的女巫》的演員夏力薪,非常看重這次與王曉鷹導演的首次合作。由於《蘭陵王》本身的特殊性,糅雜了一些戲曲元素,角色情緒比較跳躍,也對她的表演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忍辱負重是人生必修的課程。”在談到飾演齊後這個角色時,夏力薪這樣說。在表演中,她也將把自己對於人性和命運悲劇的思考融進細節,期待喚起觀眾共鳴。

  劇中飾演齊主的李任表示,排練過程中導演給了他很大的啟發,“齊主應該是一個真正的大奸大惡之人,絕不是宵小之徒。不要將角色程式化、臉譜化。”在劇中,李任與飾演蘭陵王的張皓越有多場對手戲,齊主的殘暴與精明都是在針鋒相對中不露聲色的得以展現。

《蘭陵王》海報

  話劇《蘭陵王》中,面具的運用是一個重要表現元素,全劇自始至終都貫穿面具的意向。曾參與《伏生》等劇目面具設計的張華翔表示,此次設計兼具藝術性、歷史感與實用性,特意前往日本,實地參觀保存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能劇《蘭陵王入陣曲》傳統面具,尋找創作靈感。但是對於傳統面具的借鑒絕不是照搬,在設計過程中,他還融入了中國戲曲始祖“儺戲”面具的特點,力求讓每一件面具都成為極具古朴美又不失現代感的藝術品。

  極具象征性,又融合東方古典美感和現代美感的舞台美術是本劇的另一大看點。舞美設計張武此前的一系列舞台設計作品中,觀眾不難發現,他一直在營造富有哲學性的舞台空間,力求通過一個個布景引導人們思考更深層次的東西。在本劇中,他也想通過景物和舞台裝置完成與觀眾的對話,“在劇中有一隻屋頂,有人看它像墳墓,有人看它像豐碑,讓觀眾看到他們所能理解和體會到的,就是完成了與觀眾無聲卻真實的交流”。張武說道。

  此外,《蘭陵王》整體音樂氣質側重民族與現代相融,其中加入了西涼樂龜茲樂的元素。聲音效果方面,著重於戲劇風格感覺的營造,追求音效的音樂化,隱藏在戲的後面,讓觀眾在觀看時感受到音樂音效與劇情融為一體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