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 热点专题 | 文化统计 | 专项工作 | 公众留言 | 网上直播 | 在线访谈 | 网上调查 | 12318举报 | |
行政许可项目 | 网络音乐 | 网络游戏 | 营业性演出 | 文化产业投融资 | 视频报道 | 中国文化 | 网站地图 | 电子邮件 | 展演/讲座信息 |
牡丹故事:赞葛巾玉板 叹怨女凡夫
导读:在洛阳牡丹园中,有一种姿容绚丽的紫色牡丹,名曰“葛巾紫”;又有一种美如皎月的白色牡丹,名叫“玉板白”。传说这两种牡丹是由两位绝世美女的孩子幻化而成。 读过《聊斋志异》的人都知道,小说《葛巾》乃是蒲松龄原创。由此可见,蒲先生对洛阳牡丹的爱好还真是不一般呢! 故事一 记不清是哪朝哪代了,洛阳有个名叫常大用的年轻人。此人既是书生也是“花痴”——他自幼喜好牡丹,平生最大的梦想就是遍赏天下牡丹。 一次,常大用无意中听人提及曹州牡丹甲齐鲁,于是他跋山涉水到了曹州(今山东菏泽),想看看那里的牡丹。有感于他的热诚,好心人给了他一个信息:曹州城有个姓徐的达官贵人,他家后花园里种着许多稀有品种牡丹。常大用很高兴,马上找到那位达官贵人,借住在他家的后花园里。 此时正值早春,天气乍暖还寒,牡丹花时未到,枝叶刚刚吐绿。常大用天天在花园里徘徊,迟迟不愿离开。过了些日子,牡丹长出了饱满的花苞,可常大用的荷包却瘪了。为了糊口,他不得不把衣服典当出去换钱度日。即便如此,常大用仍然乐呵呵地在花园里转悠,静待牡丹吐芳。 解读: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很久以前,洛阳牡丹和菏泽牡丹就已闻名于世。虽然洛阳人和菏泽人偶有争执,一方认定“洛阳牡丹甲天下”,一方觉得“曹州牡丹甲齐鲁”,但这只是对家乡的感情的一种体现,实际上,两地还是很注重牡丹品种的交流及引进的。近年来,洛阳和菏泽携手促进牡丹栽培及牡丹文化的发展,为牡丹争当国花作出了很大努力。 我们不妨将常大用视作洛阳的牡丹花工,他听说外地有新的牡丹品种,便不远千里前往考察,由此才邂逅奇人,有了奇遇……
只爱牡丹不爱钱,常“花痴”实在精神可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哎呀!徐府的小姐来赏花了,我得赶紧躲回书斋!常大用是个知书达理的好青年,谨记圣人教诲——非礼勿视,因此不敢逗留,迅速回到住处。 傍晚,估摸着小姐该走了,常大用又来到花园,却见那一老一少仍在。难道这位小姐也是个爱花之人?常大用忍不住躲在树后偷偷地看那个姑娘,只见她雪肤花容,嫣然含笑,如同仙女一般。 这一看不要紧,常大用的魂儿被勾走了!只见那位美女彩裙飘飘,不见了踪影,他快步追上去,想再看上一眼。他转过一座假山,刚与那位美女对上眼,话还没说上半句,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那个老太婆凶神恶煞般地拦住了他:“狂生大胆!竟敢戏弄名门闺秀,待我回去禀告大人,将你押送官府问罪!”
这天深夜,常大用正躺在床上呻吟,忽听房门响了,那个老太婆端着一个碗走了进来。只见她走到床前,将碗一递,说:“常公子,这是我家葛巾娘子亲手给你调制的毒药,你快喝了吧!”
说来奇怪,一碗“毒药”下肚,常大用不但没死,还觉得更有精神了!一觉醒来,他感到神清气爽、浑身轻松,这才知道自己喝的不是毒药,而是灵药。于是他兴冲冲地跑到花园中,希望能再遇见那位葛巾姑娘,好向她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赶巧,葛巾姑娘正在园中赏花,见常大用前来,她笑着问道:“公子的病痊愈了吧?”常大用感激地说:“多亏小姐亲手调制的那碗‘毒药’啊!”
当晚,常大用便趁着夜色溜到葛巾的闺房与其相会。两人正在缠绵,忽听见窗外有女子的笑声,葛巾慌忙将常大用推到床底下:“玉板妹子来了,你赶快躲起来!”常大用透过床缝偷偷一看,只见进来的那名女子也是花容月貌,与葛巾不相上下。 那玉板硬拉着葛巾去她房中对弈,葛巾通宵未归,常大用很失望,怅然离去。好在葛巾明白他的心思,主动变换幽会地点,到常大用的住处与他相会。常大用走了桃花运,又惊又喜,直把他乡当故乡,连洛阳也不想回了。 如是几日,葛巾对常大用说:“总是这样偷偷摸摸不是办法,不如咱俩私奔算了,省得别人说闲话。”常大用求之不得,也顾不得赏牡丹了,日夜兼程赶回洛阳,打扫门户,迎娶葛巾。家人见他娶了这么漂亮的媳妇,高兴万分,邻居们也纷纷前来道喜。 却说常大用有个弟弟,名叫常大器,年方十七,尚未成婚。葛巾见他相貌堂堂,颇有才华,便与夫君商量:“还记得我的玉板妹子吗?许给你弟弟如何?”常大用当然没有意见。常大器听说玉板是个美人,更没有意见。于是,葛巾派老太婆驱车去曹州接来玉板,安排她和常大器结了婚。 常家兄弟抱得美人归,喜不自禁。葛巾和玉板心灵手巧,持家有方,很快带领常家奔了“小康”。两年以后,葛巾和玉板各生一子,小日子过得更幸福了。 解读: 在封建社会,门第观念深重,大户人家一般不与贫贱人家结亲。表面上看,这个故事只写了葛巾、玉板、大用兄弟和老太婆几个人,并没有代表世俗偏见的人物出场,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故事里有一种暗藏的势力在阻止他们,所以葛巾才会担心别人说闲话,才与常大用私奔。 私奔,是一种无言的反抗,暗示着不同门第联姻的艰难。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也可知花工引进新品种牡丹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故事三 按说,生活这么美满,常大用可以没事儿偷着乐了,可他不!他的心中总有一个疑团,那就是:妻子是何来历? 葛巾曾告诉他:自己姓魏,母亲是曹国夫人。常大用不信,心想:曹州并无魏姓世家,再说了,倘若妻子真是大户人家的闺女,为何她的父母对女儿私奔不加追究? 一日,不知从哪里来了一群强盗。他们围住了常大用家的小楼,为首的一个气势汹汹地喊道:“我们有事相求:第一,我们这儿有五十八个兄弟,请给我们每人五百两银子;第二,听说贵府两位娘子世间少有,请出来让我们看看。”
说话间,葛巾和玉板不顾常大用阻拦,盛装出场。她们站在台阶上,高声说:“我们姐妹是仙女下凡,岂能怕你们不成?就算给你们黄金万两,你们敢要吗?”
邻居们见这两个美貌女子轻轻松松地打倒一群壮汉,大为惊奇,皆传二人是花妖。 常大用疑窦丛生,又不便追问葛巾,便托故独自前往曹州寻访。到了曹州,他去拜访了原先借住的徐家,偶见徐家墙壁上挂着一幅《赠曹国夫人》诗作,便问主人曹国夫人是谁。主人笑着将他领到后花园,指着一株高大的紫花牡丹说:“这便是‘曹国夫人’,因此花艳丽无双,为曹州第一,人们便给它取了这个绰号。”
数日后,两个孩子落地的地方长出了两株牡丹,一紫一白,花大如盘。常家兄弟为了纪念葛巾和玉板,便给它们取名“葛巾紫”、“玉板白”。 解读: 本以为花仙嫁了凡人,花好月圆,怎奈何凡夫猜忌,仙女远去,仍是一出爱情悲剧。 故事中那个姓魏的“曹国夫人”,显然象征着花后“魏紫”。我查了一下史书,发现早在后周,“魏紫”已是名满天下。当时洛阳有个姓魏的宰相,偶得一株野生的紫牡丹花,出重金买下,细心培育,终得一代名花。因为紫牡丹是由姓魏的宰相培育的,人们便称其为“魏紫”。欧阳修著《洛阳牡丹记》中载:“此花(魏紫)初出时,人有欲阅者,人税十数钱。”看牡丹还得买“门票”,可见其名贵。 葛巾、玉板既为“曹国夫人”的女儿,可见她们的孩子——“葛巾紫”、“玉板白”与“魏紫”有极近的血缘关系,估计这两种牡丹皆由“魏紫”嫁接而来。 这个故事,不只讲了牡丹,还讲到爱情。“围城”内外的男男女女,从葛巾、玉板面对猜疑时的态度,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夫妻之间,贵在互相信任;想要爱情长久,一定要尊重对方的隐私,给对方留一些自由空间;如果什么事都要追根究底,只会将你所爱的人越推越远。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