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 热点专题 | 文化统计 | 专项工作 | 公众留言 | 网上直播 | 在线访谈 | 网上调查 | 12318举报 | |
行政许可项目 | 网络音乐 | 网络游戏 | 营业性演出 | 文化产业投融资 | 视频报道 | 中国文化 | 网站地图 | 电子邮件 | 展演/讲座信息 |
新浪: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学术会议召开
传承中求创新,创新中谋发展
——2011年年会学术会议胜利召开 10月26日,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以下简称年会)胜利召开。本次年会是在传承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胆改革与创新,首次以“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命名,由文化部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等单位共同承办,旨在推动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紧密结合,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携手共赢,实现我国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 一、年会的历史沿革 年会是我国图书馆界一年一度高层次、高规格、高水平、大规模的行业盛会。自1999年在辽宁大连举办以“世纪之交:图书馆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首次年会以来,年会已先后举办了12次。历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为业界专家、学者和图书馆工作者传播思想、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舞台,同时也对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次年会继续保留“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的名称,并专门规划设置了学术会议。学术会议在基本保持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主体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会议规模,丰富了学术内涵,提升了学术品质。 二、本次年会的主题和内容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公益?创新?发展:‘十二五’时期的图书馆事业”,并根据主题内涵,衍生设置若干相关分主题。年会主题和分主题立意深远,紧扣现阶段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脉搏,引领我国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年会围绕主题和分主题开展各项学术活动。 1.年会征文量质齐收 本次年会征文共收到论文1261篇,1731位作者参加了论文撰写。经过88位业界专家的一审和二审,并经各专业委员会及终评会的综合评定,评出一、二、三等奖论文。依据征文通知评选征文活动组织奖的规定,按各分支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学会和各图书馆对年会征文活动的宣传、发动、组织情况及所辖系统、地区和图书馆应征论文的数量、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评出征文活动组织奖20名(11个学会、9个图书馆)。 2.大会发言精彩无限 本次年会大会发言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理论与实践并重,主要包括主旨报告、主题发言和图书馆现代技术专题发言等内容。10月26日,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开拓创新 加快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旨报告;公共文化研究专家蒯大申和图书馆学界著名专家陈传夫分别作了题为《文化的公共性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图书馆员职业化与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的主题发言;同时还安排了图书馆现代技术专题发言。 周和平馆长的主旨报告、蒯大申研究员和陈传夫教授的主题发言以及图书馆现代技术专题发言分别从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和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高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图书馆信息技术发展等多个角度阐释了年会的主题,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紧密结合,为本次年会增添了无限亮点,深受业界好评。 3.分会场 10月27日,年会各分会场顺利推进。本次年会根据“公益?创新?发展:‘十二五’时期的图书馆事业”的主题,围绕图书馆法律、图书馆评估、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图书馆免费服务、少儿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图书馆界热点议题,共计设置了17个分会场。学术分会场座无虚席,氛围浓厚,有观点碰撞,有思想交锋;实践分会场代表集聚,气氛热烈,有案例陈述,有经验分享;企业分会场人头攒动,有信息传递,有方案展示,代表们脸上写满了收获。 三、关于年会下一步发展的探索 为了能够适应并服务于我国图书馆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年会自1999年首次召开以来就持续进行着探索。“十二五”期间,公共图书馆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我国图书馆事业也将不断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年会将不断创新办会理念与办会形式,丰富办会内容,在为学术研究和事业发展服务的同时,为举办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服务,进一步发挥承办地的积极性,不断扩大年会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同时,年会也将继续本着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不断提高展会层次和规格,扩大展会规模和影响,让更多更好的新产品走进图书馆人的视野,也让图书馆人了解更新更有用的信息技术。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