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站内搜索:
《土楼》
时间:2011-11-04 编辑:全悦

    歌剧《土楼》简介 
    闽西绵延的青山里,掩映着无数结构奇异的客家民居——土楼。客家人,他们来自何方?在那个封闭的象堡垒一样的土楼里, 他们聚集在一起是如何生存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引起人们好奇的揣测、探究。歌剧《土楼》试图为我们打开这扇门,敞开客家人的心扉,直抒客家人的胸臆,让我们了解到他们艰辛的奋斗历史,乐观豁达的生活理念,了解他们重情义、在困境中互帮互携,重教育、鼓励后人勤奋上进,让我们体验和感受到那真挚纯朴的、浓浓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阿山、阿水随师傅先去广东、后下南洋谋生,杳无音讯,他们的妻子云花、琼花带着年幼的儿子石柱、石头,随师母阿婆和最小的徒弟阿勇相依为命生活在土楼,而琼花又早年病逝,把石头托付给了云花。七年后,土楼春分祭祖,人们祈望亲人平安。出没深山的土匪觊觎土楼的富足,不断骚扰滋事。这一日土匪绑架了石柱、石头,限日交出高额赎金,土楼人纷纷相助,但只凑足放一人的钱,究竟先放谁,这个残忍的决择摆在了孩子们的母亲——云花面前。这个善良的客家阿妈,毅然决定先赎回石头。阿勇率三青年深入虎穴救出石柱,却中了土匪埋伏,石柱中弹而亡。阿勇恨自己没保护好石柱,对云花万分歉疚。一年后,阿水回到土楼,阿婆、云花方知师傅和阿山早在下南洋时遇风暴葬身大海。阿水想带走石头,阿勇为保护云花不再受伤害,奋力阻拦。阿水得知云花舍亲子救养子,感动不已,又决定让石头留下。孩子的走与留,这个抉择又一次摆在云花面前,土楼里又一次出现感人肺腑的场景,让人唏嘘不已…… 
    歌剧《土楼》集中塑造了一个客家阿妈——云花的形象,从她身上体现出客家人的纯朴、善良、坚忍和顽强,主题歌“青青葛藤”就是客家人精神的写照。作品大量运用了闽西客家山歌,并借鉴西洋歌剧的形式,力图使作品既有正歌剧的品质,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为我们咏叹世上最珍贵的主题——爱,而母爱又是最无私的爱!记住在土楼倚门而望的母亲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里,都有母亲深情的凝望……

    土楼主创、演员表 
    著名导演: 陈薪伊 
    著名指挥: 郑小瑛 
    著名作曲: 莫凡 
    多媒体设计:周爽、麦克(英国) 
    演员: 
    男高音:莫华伦 (香港歌剧院院长、澳门艺术节总监) 
    女高音:王庆爽(总政歌舞团) 
    男中音:孙砾 (中国武警文工团) 
    女中音:刘姗 (中央歌剧院) 
    男低音:张建鲁 (上海歌剧院) 
    角色 福建组 北京组 
    云花 杨轶琴 王庆爽 
    阿勇 孙雷 孙砾 
    阿婆 程艳 刘珊 
    林老伯 潘国伟 张建鲁 
    阿水 赵中和 莫华伦 
    外乡人 王文涛 
    三青年 邱宇菲、彭彬、陈昱 
    三女子 谢冰华、李静、何弦 
    福建省歌舞剧院简介
    福建省歌舞剧院是福建省唯一从事音乐舞蹈表演艺术的省级专业团体,其前身是以1956年的原福建文工团和晋江地区文工队为骨干组建的福建省民间歌舞团,于1958年改名为福建省歌舞团。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自1985年起,更名为福建省歌舞剧院。下设歌舞团、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创作中心、舞台美术中心、对外演出中心、院部行政中心等部门,并配备有福建省最高水平的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方面专家组成的院艺术委员会。 
    多年来,我院创作上演的大型舞剧《丝海箫音》、舞蹈诗《悠悠闽水情》、舞剧《惠安女人》先后荣获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近年来我院还先后推出了大型八闽风光交响诗《海西画卷》、民族管弦音乐会《海西乐韵》、舞蹈专场晚会《我在舞中飞》、合唱专场《海西飞歌》、福建作品专场音乐会《唱响海西》等既具有时代特征又体现较高艺术水准的大型晚会,为繁荣海西、建设文化强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网站说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