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站内搜索:
铁毫此处见琴心
——记定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文增
时间:2012-02-27 编辑:全悦

陈文增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今天的河北曲阳。自唐代开始,定窑便在曲阳兴起,至北宋盛极一时,到元代定窑毁于战乱,定瓷烧制技艺也几近失传。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技艺才逐渐得以恢复发展,千年定瓷终于重放光辉,这其中离不开一个人的贡献,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总监——陈文增。 
    艰辛求索:30余年寻一梦 
    陈文增1954年生于河北曲阳。曲阳古属定州,历史悠久,定窑虽早已变成一处历史遗迹,但似乎仍在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家乡的文化给了陈文增无穷的滋养,从儿时起,他就经常徜徉于定窑的遗址废墟中,想象着如何把一团泥土变成精美的瓷器。 
    1978年,陈文增进入河北省保定地区工艺美术定瓷厂工作,成了一名普通的制瓷工人。尽管工厂效益不好,生产研究条件也比较差,但对定瓷的研究仍让他痴迷。其间发生的一件事至今让陈文增记忆犹新:一天,经过两个多月通宵达旦的工作,他终于完成了一件新产品的造型装饰设计,这时他才猛然想起那天是自己大喜的日子,于是匆匆骑车往家赶,而此时家人及宾客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在定瓷研究中,有一个问题让陈文增颇感困惑,那就是已经失传的定瓷刻花技法。定瓷不但以“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取胜,其刻花技法的使用更让定瓷有了神韵,常用的双线纹样把定瓷装饰得高贵典雅。但双线纹样是如何在瓷器表面实现的,历来专家们有“刻一刀复一刀”的看法,但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瓷器永远无法与宋定瓷刻花制品相媲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文增不厌其烦地对定窑刻花瓷片进行研究和实验。终于,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陈文增得出定瓷双线纹样是“一刀双线”的结论,“必须在胚胎半干不湿的状态下,一气呵成,下笔前需胸有成竹”。同时,他还研制出单线刀、双线刀、组线刀3种刻花刀具,并提出“刀行形外、以线托形”的刻花理论。定瓷刻花艺术的成功研制揭开了千年定瓷的神秘面纱,被业界称为“破译宋代定瓷密码的开始”,陈文增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30年的不懈奋斗终于结出累累硕果,如今,陈文增已拥有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等数十项荣誉,但他对这些淡然处之,仍醉心于定瓷的研究、保护和传承。 
    陈文增是一位学者型的工艺美术家。他认为,学术探索、学科建设是工艺美术得以发展的支撑,并在这条道路上孜孜以求。2003年,他的45万字的《定窑研究》出版,填补了定窑在理论建设上的空白。2008年,他的第二本著作《定窑陶瓷文化及其造型装饰艺术研究》出版,清华大学教授杨永善评价说:“他的研究特点是紧密结合工艺实践,对于定窑的造型和装饰艺术有比较全面的、深入的分析研究,在工艺程序、方法以及技艺方面的研究也有独到之处,为从事陶瓷创作设计和工艺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应该说其理论总结具有指导实践的价值。” 
    更上层楼:一家融会瓷诗书 
    陈文增认为,艺术是相通相融的,他以瓷器为载体,让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艺术与制瓷技艺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其独创的“三联艺术”是一大创新,不但使瓷、诗、书三者相辅相成,而且大大提高了定瓷的文化品位。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定瓷刻花也是线条的艺术,二者具有同工之妙。陈文增自小酷爱书法,40多年研习不倦。在艺术实践中,他把书法和定瓷制作融为一体,“定窑手刻花纹用刀,细察起来近似中国画和书法的用笔。书法讲究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逆锋落笔、回锋收笔。刻花刀法同样讲究横落竖行、竖落横行、露锋侧入、藏锋直入,以及出锋轻提、回锋重按等”。就这样,书法与定瓷艺术在其“刀下”交相辉映,让定瓷增添了许多雅趣。 
    诗言志,词言情,陈文增的诗词创作源自内心,铭于定瓷之上。其咏瓷诗“纵横跌宕意可寻,入草惊蛇鸟出林。吴带曹衣君莫恃,铁毫此处见琴心”,写出了高超娴熟的定瓷制作工艺,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儒雅、多情的情感世界。其贵妃瓶上的题诗“时光掩过几番秋,玉韵何曾失自柔。史笔情怀达万种,芳馨一段记风流”,借古咏今,警世警人,赋予了艺术品厚重的文化内涵。 
    文化传承:愿作春泥更护花 
    “大师必须带学生,不带学生的大师不能称之为合格的大师;而大师的学生必须有所建树,成为后来的大师,否则大师之冠便失去光彩。”这是陈文增对人才培养的态度。在他的带领下,只有40人的曲阳定瓷有限公司竟然走出3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两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被外界称为“出大师、专家的地方”,人们说:“跟陈文增干,不成才都困难。” 
    人才是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和人文内涵延续的主体,人才培养是传统工艺美术得以保护发展的第一要素。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生存危机,人亡艺绝的现象并不鲜见。作为定瓷传统烧制技艺的传承人,陈文增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为此他倾尽心血培养学生,建立了文化型大师创作队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徒授艺的传承机制。曲阳定瓷有限公司规定,有中级职称以上资历的人可享受每年7至10天的外出写生休假。公司还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的人才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各生产部门负责人才的专业技能培训,并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参加行业部门研修班、邀请专家授课及院校委培等模式,培养人才的综合素养,以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对自己的学生,陈文增严得让人难以接受,但他又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学生,每每看到学生取得进步时,都从内心深处感到欣慰。现在,其弟子庞永辉、韩庆芳等已崭露头角,成为业界有名望的中青年专家,他们的成绩都凝结着陈文增的心血。 
    一路风雨,一路拼搏。在攀登定瓷艺术高峰的道路上,陈文增付出很多,收获很多,但他从没停下探索的脚步,因为定瓷艺术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是他一生的追求。 (薛志宏)

网站说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