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站内搜索:
陕西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实践及成果
时间:2012-02-06 编辑:全悦

  近年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文化部的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级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机构不断健全,各类展演、展示和交流活动广泛开展,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普查、名录体系建设、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名录项目的深入保护等项工作扎实推进,整体工作科学、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概述

  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从2006年启动,经过宣传动员、组建机构、落实人员、工作培训、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等环节,截止2009年5月,顺利完成了全省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三年多的普查中,全省共举办普查培训班559期,培训干部12929人次;县一级下乡普查18802天,调查民间艺人70219人;普查到项目线索38416条,重点对其中15222个项目进行了深入调查,建立了项目档案;收集实物(含作品)60432件,拍摄照片166260张,拍摄视频资料 3336.2 小时,录制音频资料2033.1小时。全省通过申报、推荐、审核、评审、公示、公布等程序,目前,已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省政府于2007年、2009年、2011年分三批公布了省级名录435项,其中,秦腔等62个项目进入国家名录,西安鼓乐、中国剪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我省还拥有市级名录956项、县级名录2292项。2008年、2010年先后公布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56人,其中赵庚辰等49人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2008年起,每年由省财政给每个省级传承人补助4000元用于传习活动。2008年“5.12”大地震后,文化部命名四川省和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略阳县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我省境内羌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2009年底,我厅与延安、榆林文化局在共同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经省政府同意,向文化部递交了在延安、榆林设立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请书和规划纲要, 2010年12月,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组织专家组进行了实地考察,目前正待审批中。

  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措施

  一是科学制订保护规划。对进入省级名录的项目,我们均要求项目保护责任单位制订项目保护规划。2010年1月,省文化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规划纲要〉格式的通知》,特别是对开展生产性保护的项目,要求各项目保护责任单位要组织专人对保护工作进行深入调研,认真梳理,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保护规划,以确保项目得到规范保护。

  二是积极推进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单位)建设。2011年元月,我厅启动了推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单位)工作。通过各地推荐、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赴各地实地考察,我厅严格把关,在“文化遗产日”期间命名了“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等25个单位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单位)。这是我们在非遗保护方式方法上的探索和尝试,目的是希望采取生产性保护的非遗项目更多地融入社会、服务民众、走向市场、产生效益、得到发展。

  三是注重宣传展示,打造陕西品牌项目。近年来通过各级文化部门的支持与参与,我们利用参加上海世博会、第十五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和组织“文化遗产日”、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等活动,以及赴台中、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伊朗等地区和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等,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宣传展示西安鼓乐、安塞剪纸、马勺脸谱、凤翔木板年画、西秦刺绣、户县农民画、绥德石雕、华县皮影、凤翔泥塑、安塞腰鼓等项目,打造我省的品牌项目。

  四是重点支持,加强对生产性保护单位的支助。近年来,我们重点加强了对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华县雨田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生产性保护单位的支助和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并从科学保护方面进行专业指导,重点支持参加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加强社会宣传,增强社会知名度,增强产品的生命力。

  五是加强培训,筑牢科学保护观念。近年来,我们多次组织专业培训,提高有关单位对生产性保护的认识,确保有关单位在开展生产的同时项目得到科学保护,和谐发展。

  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

  命名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单位)二十五个: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华县雨田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扶风关中风情园、西岐民俗园、西安埙酒坊酒业有限公司、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饭庄、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德发长酒店、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同盛祥饭庄、西安市德懋恭食品商店、咸阳苏绘民间手工工艺精品专业合作社、千阳县美苑民间艺术有限公司、宝鸡社火脸谱绘制技艺传习所、陕西省太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华典民间艺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华县宏权皮影艺术有限公司、潼关县万盛园酱菜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富平县古石刻保护研究中心、陕西白水杜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民间工艺瓷厂、安塞县文化馆、绥德县武文石业有限公司、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汉中秦洋长生酒业有限公司、上元观红豆腐厂,使凤翔泥塑、华县皮影、土织布、刺绣、社火脸谱、石刻等项目等到有效保护。

网站说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