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 热点专题 | 文化统计 | 专项工作 | 公众留言 | 网上直播 | 在线访谈 | 网上调查 | 12318举报 | |
行政许可项目 | 网络音乐 | 网络游戏 | 营业性演出 | 文化产业投融资 | 视频报道 | 中国文化 | 网站地图 | 电子邮件 | 展演/讲座信息 |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实践和成果情况
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启动以来,我省与全国一样,重点加强了对具有重要科学、文化和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省政府也先后公布了四批省级名录项目。目前我省共有国家级名录项目60项,省级名录项目130项。同时,我省也积极鼓励具有一定生产性保护基础的名录项目,通过实施生产性保护方式,促进项目本身的保护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生产性保护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我省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90项。能够通过实施生产保护,具有一定特色和产业发展基础,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集中在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类别中的部分项目。 (一)具有较好基础条件,可以通过实施生产性保护达到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我省实施生产性保护基本保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项目。主要有:利用传统技艺类中传统酿造技艺、传统饮食等,通过规模化生产相关产品,实现产业化生产。包括老龙口白酒传统酿制技艺、桃山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大连老黄酒酿造技艺、本溪永隆泉满族传统酿酒工艺、道光廿五白酒传统酿制技艺、千山白酒酿造技艺、凤城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等传统技艺,及辽菜传统制作技艺、老边饺子传统制作技艺、马家烧麦制作技艺、海城牛庄馅饼制作技艺、锦州小菜制作技艺、沟帮子熏鸡制作技艺等传统饮食类项目。 (二)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的前提下,通过实施生产性保护,积极开拓市场,生产相关产品或提供服务,可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主要有:传统美术类部分项目,如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岫岩玉雕、阜新玛瑙雕、本溪桥头石雕等。同时在部分传统美术类项目中,由于项目本身的局限性及制作原料等因素的制约,实施生产性保护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庄河剪纸、岫岩剪纸、煤精雕刻、抚顺琥珀雕刻制作工艺、传统戏剧类的凌源皮影戏、传统技艺类的胡魁章制笔工艺等。 例如:锦州满族民间刺绣项目,2008年成立锦州市夏氏满族工艺发展有限公司,现有人员300余人(根据订单数量适当增减),其中,从入门开始培训的弟子有5人,现已达到中高级水平,并能教授学员,2011年,年经营收入约30万元,2012年随着公司规模不断壮大,订单日益增多,预计纯利将达60万元。目前没有享受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二、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生产性保护促进相关产业化发展的设想 (一)进一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较化为生产力意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关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资源,转变观念,加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变为相关文化产品。 (二)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生产性保护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财政扶持政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生产性保护在税收上实行减免或优惠等政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相关产品和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实现传统手工技艺相关产品品牌化。采取必要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技艺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系列化、品牌化的文化产品。对目前以小团体或个人为主、分散经营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加强引导和扶持,形成具有独特文化内含的品牌,提高竞争力,扩大规模效益。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艺人素质。采取必要措施,培养懂专业、会管理、能运作的高素质专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经理人、企业家。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民间团体组织,多渠道、多形式培养优秀传统民间艺人,为优秀传统民间艺人传承技艺、产品经营等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提高全省民间艺人的素质,使更多的传统民间艺人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促进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