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站内搜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吾库萨克乡热合曼阿布都拉传习所
时间:2012-02-06 编辑:全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吾库萨克热合曼?阿布都拉传习所——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    

  维吾尔族乐器在历史上就享有名气,并在“十二木卡姆”中起了关键性作用。民族乐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有以下特征:维吾尔民族乐器按结构和演奏规律可分为吹奏乐器、弹奏乐器、弓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大类,乐器的制作上全部以纯手工完成、手艺精湛、选材精细,在乐器的音韵上表现出音质纯净、音色清脆、音域宽广和声音婉转悠扬的优良声学品质。民族乐器制作工艺考究,乐器表面光滑、色泽均匀,胶合部位牢固且无痕迹,相品排列整齐,有及强的使用和收藏价值。传统乐器制作所选用的材料上多以天然木材、动物骨骼皮毛和肠等为特定材料,这些材料的选择充分展示了制作者的智慧。具有世代相传的工艺技术,能够独立完成全部制作流程,在制作中全部用手工制作。所制作的各种乐器声学品质在音准、基本音域和琴弦音高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在新疆以及中亚有着很高的知名度。2008年,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吾库萨克热合曼?阿布都拉传习所采取了一系列生产性保护措施。一、形成组织领导,形成自上而下的关注群体,让该项目受到广泛宣传,得到高度重视;公布项目名录,积极普查,完善档案资料;进一步做好申报工作;强调原生态乐器制作技艺传习的同时,加强现代技术的运用,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继续完善、建设民族乐器村的基础设施。二、与传承人签订传习合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艺、讲学以及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等活动并取得报酬;对开展传承活动有经济困难的,可以申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资助;完整保存传承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艺及有关的原始资料、实物、建筑物、场所等,采取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方式,全面记录传承人所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技艺、技能和知识等,形成较为完善的资料档案,并建立数据库;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传习活动场所,并对其传习活动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传承人的技艺创新、技术改造、授徒传艺等传习活动给予适当的经费资助,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在岗带徒,开展教学活动,传授技艺;组织开展研讨、展示、宣传、传播等活动,促进交流与合作;提供其它有利于项目传承的帮助。

  2011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吾库萨克热合曼?阿布都拉传习所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传承人热合曼?阿不都拉(木作编扎—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新疆)

  热合曼?阿不都拉

  男,维吾尔族,1952年5月出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学毕业后热合曼?阿布都拉毅然放弃学业跟随父亲学习民族乐器制作,渐渐继承祖业,工艺日渐纯熟。1969年开始从事民族乐器制作。从事乐器制作30余年,分别荣获“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大师”、“喀什地区民间工艺大师”、“优秀民间艺人”称号。2005年,由热合曼.阿布都拉组织、设计和制作了5米长的都塔尔和3.5米长的热瓦甫,正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在乌恰会展出,引起世人瞩目。2010年6月,热合曼.阿布都拉参加在乌鲁木齐举办的首届“天工开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比赛中荣获“巧手奖”。2011年6月,热合曼.阿布都拉参加在乌鲁木齐举办的第二节届“天工开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比赛中荣获“巧手奖”。2008年,热合曼?阿布都拉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网站说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