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 热点专题 | 文化统计 | 专项工作 | 公众留言 | 网上直播 | 在线访谈 | 网上调查 | 12318举报 | |
行政许可项目 | 网络音乐 | 网络游戏 | 营业性演出 | 文化产业投融资 | 视频报道 | 中国文化 | 网站地图 | 电子邮件 | 展演/讲座信息 |
甘肃省环县道情皮影保护中心(皮影雕刻)
甘肃省环县道情皮影保护中心(皮影雕刻)——环县皮影戏 环县道情皮影戏早在宋元时期就已形成,皮影雕刻大致经历了传播、接受和发展三个阶段。环县皮影雕刻技艺广泛流布于环县及周边地区,皮影是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主要表演道具,俗称“线子”,用牛皮刻制,有人物、动物、神怪,大小场景等。造型极为丰富精美,人物造型按戏曲的生、旦、净、丑行当设计,彰显出中国民间艺术夸张写意的特征。雕刻则借鉴了民间剪纸的传统手法,按照制皮、过样、雕刻、着色、出水、装订等工序进行,以线条缕空进行刻画,以阴刻、阳刻区分不同人物性格。环县皮影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珍贵的民间绘画和皮影工艺美术价值;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命力的历史见证价值;体现当地民众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价值。2006年,皮影戏(环县道情皮影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皮影戏(环县道情皮影戏)雕刻技艺,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了一系列生产性保护措施。主要包括:第一,确认皮影雕刻传承人并发放生活补助,切实加强了保护培养工作。第二,2005年完成了《皮影欣赏与制作》乡土教材的编写和审定,下发全县605所中小学。第三,组织举办了“环县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各种交流演练活动。第四,精心策划布设了“环县道情皮影保护试点成果展”、“全国皮影收藏展”、“环县精品皮影展”等展厅,营造宣传氛围,同时搭建媒体、电台、报刊等平台,加大推介力度。第五,多次应邀出访了意大利、法国、德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瑞士、埃及等欧非国家,开展展演销售活动,以演代销,以演促销,使环县皮影工艺品走向世界。第六,采取“相对独立,双轨运行”的做法,启动实施了皮影产业开发“八个一”工程,产业开发工作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 近年来,皮影雕刻艺人的演出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从艺积极性普遍提高;通过在中小学开设道情皮影“美术”第二课堂,已经培养出了一批皮影雕刻的儿童爱好者。 2011年11月,甘肃省环县道情皮影保护中心(皮影雕刻)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