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站内搜索:
四川省绵竹年画社
时间:2012-02-06 编辑:全悦

    四川省绵竹木版年画社——绵竹木版年画

    绵竹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盛产竹子,其中最为著名的绵竹是造纸的上好材料。绵竹木版年画技艺主要分布在绵竹市城区剑南镇和北部的拱星镇、清道镇、新市镇、孝德镇等地。绵竹龙门山中段与成都平原北部连接,成都自唐以来便是国内雕版印刷的中心,绵竹受其影响,相传在宋代已有木版年画生产。绵竹木版年画制作包括起稿、刻版、印墨、施彩、盖花等工序。其艺术特点一是手工彩绘,同一张版因不同的手绘,效果不一;二是对称性构图;三是运用色相和色度对比,尤善用金色(如沥金、堆金、贴金)。但比较而言,最见特色的还是“填水脚”(指用剩余颜料涂抹的一种样式)。清代乾隆以后,绵竹木版年画代出名师,从未间断,现在这一技艺的主要传承人有李方福、陈兴才等。2006年,绵竹木版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绵竹木版年画,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了一系列生产性保护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对绵竹木版年画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创作、研究;第二,对绵竹木版年画技艺进行全面的保护、传承;第三,对年画传承人进行系统培养和保护;第四,成立年画传习所,培养专业人员;第五,进行绵竹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宣传推广;第六,深入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对青少年进行年画传承艺术教育;第七,鼓励企业或个人为绵竹年画进行研究、创作、传承、展览、宣传、交流。 
    现该项目已培训了绘画、拓印、雕刻、刺绣、剪纸等400多名青年艺术生产人员,不断推陈出新,传承发展。形成了以城东新区绵竹年画博物馆为中心,以北部遵道镇棚花村年画传习所和南部孝德镇年画村及南派年画基地为轴线的年画生产性保护带。 
    四川省绵竹年画社社继承和采用传统工艺生产,注重保护传承人和老艺人,积极开展资料整理收集工作,常年举办培训班培养相关人才。年画社采取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从3家作坊发展到4家公司34家个体作坊,从业人员从十几人发展到800余人,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1年11月,四川省绵竹年画社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传承人胡光葵简介 
    男,汉族,1963年出生,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20世纪80年代末到绵竹年画社系统地学习绵竹木版年画的历史及其制作工艺,并拜张先富、王星儒等民间年画大师为师学艺。在22年的从艺实践中,不断向民间艺人学习,向同行学习,曾到天津、山东、江苏、河北、广东等年画产地取经。从绵竹民间年画材料的选择到工具的制作和应用、从历史沿革到工艺发展、不断学习和实践,熟练地掌握了绵竹木版年画的全套制作技艺。年画《一子多福》荣获第六届全国年画评奖“优秀奖”,手绘年画《赵公镇宅》荣获第六届中国民族民间工艺品礼品收藏品交易博览会“金奖”。刻版《三元宫》、年画《儒子牛》等被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上海图书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网站说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