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站内搜索: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壮锦厂
时间:2012-02-06 编辑:全悦

    四川省成都蜀锦织绣有限公司——蜀锦织造技艺 
    历史上,天府之国成都以盛产锦而闻名,手工织锦技艺在这片土地上已延续了两千多年。蜀锦即是指四川成都地区制造的花锦,是成都的标志性技艺。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春秋秦国的惠文王年间。蜀锦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衰于明末,清代中晚期得以恢复,近代再次陷入危机。与花楼织机融合在一起的蜀锦织造技艺,从纹样设计、挑花结本到挽花工、织工合作生产,一直秉承古老的传统。蜀锦种类繁多,传统品种有雨丝锦、方方锦、铺地锦、民族锦、彩晕锦等,其中尤以色晕彩条的雨丝、月华最具特色。雨丝锦是利用经线彩条宽窄的相对变化来表现特殊的艺术效果;月华锦则是利用经线彩条的深浅层次变化和独有的牵经方法织制而成。蜀锦大多以经向彩条为基础起彩,并在彩条上添花,其图案繁华绚丽、精细典雅、独具一格。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省成都蜀锦织绣有限公司作为蜀锦织造技艺的传承保护主要载体,对蜀锦进行了如下一系列的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第一,对蜀锦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全面系统的档案,为今后蜀锦织造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可借鉴的经验。第二,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研究开发历代蜀锦传统纹样。第三,加强传承人的培养。为保证蜀锦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使其后继有人,通过不断招收学徒,拜师学艺,带徒传艺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第四,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对蜀锦的保护、拯救、发展进行项目研究。第五,注重成果和经验的理论化,编辑出版论述蜀锦和蜀锦文化专著。 
    四川省成都蜀锦织绣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蜀锦织造技艺传承和保护,在生产性保护中取得显著的成果。2006年,申报的“蜀锦织造技艺”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我司与中国丝绸博物馆等联合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都蜀锦”作为中国蚕桑丝织的一个重要部分位列其中。2010年9月蜀锦手工“织造技艺”已申报成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11年11月,四川省成都蜀锦织绣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织染纫绣-蜀锦织造技艺-贺斌织锦经线打结

    传承人贺斌简介 
    贺斌,男,汉族,1964年出生,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继承人。师从“梭子大王”陈鑫明、“拉花大王”徐建清,擅长蜀锦手工传统技艺的挽花、丢梭、装造、安装、扎筘、拉扦、打线综、挑花结本等技艺,并将本人技艺传承于徐贵星、杨帆、陈瑶等人。1982年至今先后整理恢复研仿织出了明清年间流传的“座龙锦”、宋代时期较有代表性的“红地八答晕锦”、唐代时期的“对马纹锦”“蝶纹锦”“花鸟纹锦”“联珠狩猎纹锦”、元明清时期宫廷元宵节应景纹样“灯笼锦”,并从三色织法创新发明为六色织法,使该锦更加体现了原有风貌。除此以外,还开创性地将力学和美学完美结合,使织锦具有较高观赏性。

 


网站说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