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 热点专题 | 文化统计 | 专项工作 | 公众留言 | 网上直播 | 在线访谈 | 网上调查 | 12318举报 | |
行政许可项目 | 网络音乐 | 网络游戏 | 营业性演出 | 文化产业投融资 | 视频报道 | 中国文化 | 网站地图 | 电子邮件 | 展演/讲座信息 |
福建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
福建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寿山石雕 寿山石雕是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以产于福州北部山区北峰的寿山石为材料,通过特殊技艺制作出供人玩赏的小型雕刻。寿山石晶莹滋润,品种繁多,是上等雕刻彩石,具有细、结、润、腻、温、凝的特点。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其技法主要包括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其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品类。寿山石雕的社会影响面极广,具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鉴赏家与收藏家的好评。2006年,该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寿山石产地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抢救、修复矿业遗迹,加强寿山石资源的监管保护,让这个稀缺的资源得到永续利用,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遗产。2003年3月1日,由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经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福州市寿山石资源保护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寿山石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晋安区制定出台了《寿山石文化博览馆建设规划》和《福建寿山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拟建的寿山石文化博览馆规划用地26亩,建筑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拟建的寿山矿山公园则由三个园区和十四个景区组成,总面积将达202平方公里。 2000年12月30日,寿山石产地晋安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寿山石雕)艺术之乡”。2001年11月,福州寿山石被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定名为福建省省石。在1999年一开始的4次中国国石参评活动中,福州寿山石一直列于侯选国石石类之榜首。随着寿山石的大量开采和雕刻工艺的日臻成熟,一个集开采、加工、销售、收藏、文化研究于一体的寿山石产业体系逐渐在海内外形成。据统计,福州市晋安区目前从事寿山石雕产业的人员增至4万人,石雕业年产值可达数十亿元,寿山石特色产业基地已经全面形成,并成为晋安区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增长点,晋安区被评为全国首批特色产业基地。 2011年11月,福建海鲜寿山石文化研究院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陈礼忠 男,汉族,1968年9月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擅长雕刻寿山石的山水、花卉、禽鸟、动物、人物,尤其精于鹰的雕刻。近年潜心研究荷叶的雕刻,成绩斐然。其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内国际展览会金奖,并深受海内外藏家和机构的青睐。2010年作品《春声赋》被福建省委省政府选送参加上海世博会,并成为上海世博会福建馆镇馆之宝。代表作品:《春日》、《家?天下》、《秋声秋色晚来香》、《荷塘情趣》、《守望》等。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