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站内搜索:
举全县之力 谱创建华章
海南省澄迈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纪实
时间:2012-04-06 编辑:全悦

澄迈县政府举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会议

澄迈县文化广场

澄迈县村级宣传文化室

2011中国·海南奇石文化博览会在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举行

海南省体育健身大拜年暨龙腾狮跃闹元宵活动——挑担子比赛

“安华杯”2011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澄迈站)

澄迈县乡土文化传统琼剧展演

澄迈县农民广场文艺汇演

    2011年初,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精神,海南省澄迈县开始着手筹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申报工作,起草了详细的申报材料。在经省文体厅、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3月底,由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带队赴京参加了汇报评审会。5月,澄迈县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
澄迈县被确定为创建单位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创建标准,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创建实施工作。 
    建立领导机制 确保资金投入 
    澄迈县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常务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各镇、县直机关,要求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以创建工作为己任,以创建为契机,全面提高与创建工作有关的各项工作水平,全面配合,积极营造“全社会创建”的浓郁氛围;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召开全县文化系统创建工作动员会,向创建一线人员传达创建精神,并与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根据创建工作的实际情况,澄迈县还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创建工作督查小组,对创建工作展开全面细致的自查,力争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县委书记杨思涛等领导还亲自撰写了《县域公共文化服务要向体系化建设迈进》、《突出新要点,创造新模式,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理论和调研文章,为创建工作指出了科学的方向。 
    按照创建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澄迈县规划起草小组对示范区创建规划进行了细致草拟,并根据省文体厅的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2011年8月,规划经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下发各镇、县直机关执行实施。 
    在创建工作的经费保障上,2011年,县财政配套投入资金为1亿元,2012年计划投入创建资金8000万元。对于中央财政下拨的创建经费,澄迈县本着“专款专用,用于服务”的使用原则,全部用于示范区建设工作中的“软件”建设,进行了项目细化,主要用于宣传、培训、服务、奖励、信息数字化、扶持文化院团等。对于资金的使用,澄迈县也建立了督查和流程管理制度,进行全方位的落实跟踪。 
    创建成果初显 探索“六个转变” 
    目前,澄迈县的创建工作正严格依照规划,逐步开展。财政资金投入已基本做到递增式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形成合理性网络布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项目已基本做到系统化、日常化、经常化;群众性文化活动和特色文化品牌已基本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内容;交互性文化组织与流通已基本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的特色要素;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已基本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活跃因素。 
    针对服务模式有待创新、资源整合有待深化、品牌建设有待加强、组织方式有待升级、制度化建设有待健全等问题,澄迈县主要在“六个转变”上进行了探索。这“六个转变”是:第一,资金投入由基础设施建设向服务流程投入转变;第二,文化资源利用由单边、单向向多边、多向整合转变;第三,文化产品生产与组织由“下行”为主导的配给模式向“下行”“上行”相结合的多种方式转变;第四,基本文化服务由静态服务向动态、流动化服务转变;第五,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项目由单独性品牌向综合性品牌转变;第六,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由执行型、机动性向主动性、制度化转变。 
    加强设施建设 提升文化活动 
    根据创建工作下达的各项硬指标,澄迈县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澄迈县图书馆已被文化部评为三级馆,县文化馆被评为一级馆;推进“两场一室”(篮球场、排球场、文化室)建设,目前全县“两场”建设380多个,“一室”建设280多个;已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个、基层服务站11个、公共电子阅览室177处,建成农家书屋177间;建成中共澄迈县委成立旧址纪念馆。全县各公益性文化场馆已经全部按要求免费开放,并设立了绿地广场、文化广场等农民工文化活动标准中心场地,让农民工文化活动有场地、有内容。 
    创建工作中,澄迈县一直把落实创建标准、查找创建差距作为创建工作的中心工作来抓,不断以工作促进创建,以创建标准促进各项文化工作。2011年,澄迈县着力组织了12场“一月一镇一场”农民广场文艺汇演,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暨第九届盈滨龙水节文艺晚会、海南省北部片区“颂党·倡廉”文艺汇演、省总工会“党的好儿女”慰问演出、《禁毒之歌·唱响澄迈》禁毒晚会、“永远跟党走”七一文艺演出等;同时组织了澄迈县文化艺术团深入全县11个乡镇,进行慰问演出,全县琼剧演出300场,送电影下乡2124场,在送电影下乡期间加放电影科教片583场。另外,他们还组织了4次全县基层文化辅导员培训。 
    全面探索制度设计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创建工作中,澄迈县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与课题研究作为重要工作,及时探索制度设计并为课题研究积累材料,成立了制度设计研究课题组,并及时与省文体厅及有关专家建立联系。按照计划,澄迈县参与了《海南省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的课题研究,结合澄迈县实际情况,拟定的课题是《广场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体系化与常态化》。 
    作为该课题实践基地,澄迈县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探索全县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制度、供给体系、组织支撑和体系保障机制研究。课题将立足“群众民间文化资源”与“系统化整合”两个基本概念,进行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研究。重点研究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总结培养群众身边的辅导员、建立群众身边的文艺队伍、开展群众身边的文化活动的经验,研究如何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性,使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带来的快乐和自我素质的提升,并通过创建文化活动品牌,带动社会兴办文化活动,把公共文化活动的供给从文化系统的“内循环”转变为社会“大循环”。以“一镇一月一场”农民广场文艺汇演等模式为典型,探索民间群众文化资源的组织整合和系统化建设,把分布在民间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群众文化资源组织起来,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培养成县级乃至省级文化资源,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同时,研究以“长寿之乡”为特色以及以永庆寺为支点的“福寿文化”,以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为核心的旅游休闲文化,以美榔双塔为中心的历史文化,以加笼坪热带雨林风景区为凝聚点的生态文化,以盈滨龙水节为龙头的节庆文化等重要全县性文化活动的支点作用,对群众文化资源的组织作用,对群众自我文化服务的社会氛围的提升作用。 
    围绕规划和重点内容,澄迈县还将起草各种相关的制度性政策,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常态化、系统化。澄迈县将针对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共性问题,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成果,为国家和海南省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为同类县的发展提供借鉴。 
    全面开展创建宣传 营造全民创建氛围 
    根据创建要求,澄迈县组织制定了创建宣传方案,成立了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引导社会舆论与群众认识,不断推动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创建工作的浓郁氛围。 
    结合创建工作进度,他们集中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统筹城乡、突出特色,保证基本、惠及全民,加强合作、共建共享”等几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效,重点是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人才、资金、技术保障,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文化服务组织支撑以及创建工作动态。他们在县城及乡镇制作大型户外广告牌和灯杆宣传牌等,在县电视台、县要务报、县政府网、县文体网等开辟专题宣传,还在《海南日报》、海南电视台及中央媒体、网站上做了大量宣传,从而扩大了创建工作的社会影响。

网站说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