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 热点专题 | 文化统计 | 专项工作 | 公众留言 | 网上直播 | 在线访谈 | 网上调查 | 12318举报 | |
行政许可项目 | 网络音乐 | 网络游戏 | 营业性演出 | 文化产业投融资 | 视频报道 | 中国文化 | 网站地图 | 电子邮件 | 展演/讲座信息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市长研讨班在京举行
蔡武出席并讲话 杨志今主持
中国文化报记者刘婵报道:2月29日至3月1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市长研讨班在北京举办,共有30位创建城市负责人参加,其中市委常委9人、副市长21人。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出席并讲话。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杨志今主持研讨班。
本次研讨班内容包括创建示范区工作情况介绍,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讲解督查、验收办法和标准等,以及案例分析和分组讨论,内容紧凑,形式多样,受到市长们的欢迎。研讨班上,北京市朝阳区区委书记陈刚代表创建示范区作典型发言。 为调动地方政府重视公共文化建设积极性,整合资源,以点带面,2011年,文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实施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主要内容是:在“十二五”期间,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国东、中、西部创建一批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项目计划以地级市为单位,用6年时间分3个创建周期创建90个左右示范区,覆盖、带动全国1/3以上的市县,以此为抓手,整体推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成为推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并被写入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蔡武在讲话中指出,经过多年努力,文化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把握了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文化建设发展的规律,文化发展的方针更加明确、更加科学,文化体制改革的路径正确,顶层设计合理,改革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初步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整个文化队伍的精神面貌也更加团结进取、昂扬向上、奋发有为。他强调,要准确把握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大好形势,深刻认识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充分利用好十七届六中全会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在文化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蔡武指出,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根本目的是研究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为同类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示范,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开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利于整合、集成“十一五”时期建设成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履行政府的统筹职责;有利于更好地解决经费投入、队伍建设、机制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强烈的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把这项工作组织好、落实好。 对于下一步创建示范区工作,蔡武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进一步明确党委、政府在创建工作中的职责,把创建任务落到实处。示范区创建工作必须以党委、政府为主导。示范区党委、政府是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负有全盘指挥和统筹指导创建工作的重要责任。二是创建示范区要率先建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在区域乃至全国的样板、示范作用。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着力解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和管理水平,着力找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以及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三是加强制度设计研究,努力推出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制度设计成果。各创建示范区要高度重视制度设计研究工作,结合本地实践,总结经验,研究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模式,在个性中提炼共性,从地方上升到全局,形成对全国具有指导意义的制度性政策、文件和工作机制,为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提供经验,为同类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四是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各创建示范区要进一步强化宣传意识,把新闻宣传与创建工作同步策划、同步实施、同步总结。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中央新闻媒体和文化部搭建的信息交流平台,把在创建工作中摸索出来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宣传出去,在本区域乃至全国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本省市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扩大创建示范区工作的影响,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参与示范区创建工作,争取全社会关注、支持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 蔡武强调,在创建过程中,要注重四个环节:一是要认识到位,这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和任务;二是要投入到位,充分体现“政府主导,财政保障”这一基本特性,落实好六中全会精神关于财政投入的要求;三是要搞好顶层设计,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政府、社会的不同责任,从便民、利民、惠民的角度设计,同时又要立足国情实际,从实际情况出发,体现特色。四是要抓好落实。 据文化部社文司负责人介绍,2011年第一批创建示范区启动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31个创建示范区中,已有30个以当地政府文件形式下发了《创建规划》,制定了《制度设计研究工作方案》和《宣传工作方案》。30个城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还有10多个城市包括云南保山、西藏林芝等西部城市设立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项资金,推动示范区创建。北京市朝阳区召开全区创建示范区工作会议,全区1500多个部门干部参会,区长主持,区委书记亲自讲话部署。河北秦皇岛市召开全市创建示范区工作会议,市长主持,市委书记亲自做工作部署,并落实到党委、政府文件,制定了30条具体翔实的标准要求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支持政策。此外,山西长治召开了全市动员大会,并出台了工作方案,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文化财政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创建格局。投入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批创建示范区启动以来,调动了地方接近100亿元的创建资金。如广东东莞、安徽马鞍山等,创建资金投入都在10亿元以上。北京市朝阳区在两年的创建周期内,中央财政补助和奖励的400万元引导资金,带动北京市政府投入4000万元,朝阳区政府投入4个亿。许多创建城市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了具体的规划目标。如浙江宁波鄞州区提出力争到2012年底,“基本建成设施网络广覆盖、服务供给高效能、组织支撑可持续、保障措施管长远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鄞州区公共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保持全省第一,跨入全国前列,为东部地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示范”。江苏省苏州市提出到2012年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位置”。湖北黄石提出到2012年底“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在省内外有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措施到位,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健全,主要指标达到国家示范区中部创建标准,力争成为湖北的代表、中部的前列、全国的先进”。江西赣州市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位置”。重庆渝中区提出到2012年建成“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四川省成都市提出的目标则是“着力打造文化广场之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城、博物馆之城、图书馆之城和文化创意之城”,逐步形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文化部财务司司长赵雯、社会文化司司长于群,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张旭及财政部教科文司文化处处长宋文玉,各创建示范区文化部门负责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等参加了研讨。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