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站内搜索:
文化部专家组赴鄂尔多斯督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五级网络实现文化共建共享
时间:2012-03-20 编辑:全悦
    中国文化报驻内蒙古记者阿勒得尔图 记者刘婵报道:以北京市政府文化顾问冯守仁为组长的文化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督查组历时4天的督查工作于3月15日结束。督查组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图书馆、群艺馆、大剧院,乌审旗文化馆、图书馆以及两个城市社区、3个乡镇社区和4个不同类型的文化户的免费开放、设施建设、活动开展、管理服务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内蒙古文化厅副厅长乔玉光陪同考察。 
    督查组认为,鄂尔多斯创建示范区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果。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鄂尔多斯市政府多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进行任务分解,签订各旗(区)创建工作责任书,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健康发展,22项督导检查重点指标中优、良率达86%。在创建工作中,鄂尔多斯投入力度大、队伍建设措施得力,两年中投入11.8亿元进行文化建设,免费开放经费全部到位,并建立奖励资金,制订计划、开展培训,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本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市、旗(区)、苏木乡镇、社区(嘎查、村)、文化户和“文化独贵龙”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课题研究和制度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重点课题《城乡统筹,推进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已初步形成4个研究报告和制度草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体系。据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87%的受访者认为基本满足了他们的文化需求,创建示范区的知晓度为70%,免费开放知晓度为93%。 
    督查组建议鄂尔多斯在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城乡统筹,推进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提高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有关制度机制。创新运行机制,推动免费开放深入开展。加强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同时,加强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以及地方特色数字文化资源和计算机服务网络建设。 
    鄂尔多斯市副市长王建国在汇报时说,2011年5月,鄂尔多斯市被列为创建示范区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去年用于文化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达到9.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3.55%,力求使各行各业、广大群众更多地了解创建示范区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及实现形式,形成齐心协力、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督查组在乌审旗实地考察时了解到,乌审旗投资5亿多元,已初步形成以旗文化部门为核心、苏木镇综合文化站为基础、嘎查村(社区)文化室为基点、示范文化户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以此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在创建活动中,一批“文化独贵龙”脱颖而出。“文化独贵龙”是以文化户、民间艺人、文化能人为主体,以带动农牧民开展文体活动,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为主要任务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间组织。2006年以来,乌审旗通过举办“敖伦胡日呼”文学集会活动和培育“文化独贵龙”,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开展文化活动、文学创作,先后组建53支“文化独贵龙”、62支“马头琴文化独贵龙”、23个民间文艺团体(组合)和6个民间文化组织,100多位农牧民业余作家出版专著、诗集280多部,录制100余首原生态民歌。 
    乌审旗还建立了“文体特派员”制度。2010年,乌审旗招聘了21名文体特派员,深入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嘎查村、社区、移民区和学校指导群众排演文体节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修养。经过文体特派员的有效指导,2011年,乌审旗成功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等大型系列文化活动8场、百日消夏广场文化活动80多场,观众达15万人次。 
    2010年以来,乌审旗在全旗范围内开展以“拉响马头琴、构建和谐绿色乌审”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培养了一批马头琴音乐初级人才,成立了乌审旗马头琴音乐培训学校,在6个苏木镇和部分嘎查村设立了培训分校,并将马头琴音乐列为部分学校音乐必修课;培训了一批马头琴音乐民间爱好者,组建了70余人的乌审旗业余马头琴乐团;培育了一批马头琴(生产销售、人才输送、音乐演奏、系列产品研发)文化企业,引进马头琴制作企业4家,生产能力达到6000把以上;建设了一批以马头琴文化元素为主的马头琴文博苑标志性建筑;推出一批以马头琴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品牌的“五个一”工程,全力打造了集保护传承、推广普及、人才培训、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马头琴文化之都。
网站说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