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 热点专题 | 文化统计 | 专项工作 | 公众留言 | 网上直播 | 在线访谈 | 网上调查 | 12318举报 | |
行政许可项目 | 网络音乐 | 网络游戏 | 营业性演出 | 文化产业投融资 | 视频报道 | 中国文化 | 网站地图 | 电子邮件 | 展演/讲座信息 |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活跃基层文化生活
——文化部督查组考察郑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侧记
3月19日至23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文化部督查组第十四组对河南省郑州市进行了督查。连日来,记者跟随督查组,从郑州市区到近郊荥阳、登封,来到一个个基层公共文化单位,亲身感受郑州市对于此次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期盼与热情。
文化服务为民着想 21日一大早,郑州下起了久违的春雨,文化部督查组第十四组的所有成员在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崔为工等领导的陪同下,赶到了荥阳市新区的文博中心。该中心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会展中心、大剧场五部分组成,是荥阳文化设施建设的亮点工程。 “这个地方交通便利吗?平时来大剧院欣赏节目的观众多吗?一个县级的大剧院设施这么完善,同时能够容纳多少人?”在荥阳市文博中心的大剧院里,督查组组长戴珩认真地询问。 “交通非常便利,这个地方就相当于郑州的东区,繁华着呢。剧院同时能容纳1300多人。而且这个剧院的设计非常人性化,每个座位的间距非常合适,让人观看节目时不会有压抑感。”崔为工向督查组介绍。 荥阳市老区的文化馆2011年实现了免费开放,内容包括文体、舞蹈、书画等,文化馆还邀请了书法、摄影等方面的专家对业余爱好者进行分类免费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了各类培训班27期,2000余人参加培训。荥阳市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10多万册、报刊300多种,还有不少盲人读物磁带、光盘、书籍。图书馆自去年6月实现免费开放以来,借阅率上升了67%。 荥阳仅仅是郑州文化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截至去年12月底,郑州市200个农村文化大院、10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750个农家书屋已全部建成,文化管理员已培训1200名,超额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1000场舞台艺术下基层演出任务全部完成,不少国家级演员走进田间地头演出,受到了群众的热情欢迎。 特色文化彰显强大实力 “耕罢锄收琴棋书画,百姓生活从来风流;茶余饭后吹拉弹唱,群众生活自有乐趣。”当督查组来到君召乡的君子文化园时,群众文化广场上20名女子正扭着秧歌。 君召乡位于登封市西约30公里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该乡充分挖掘以许由、颍考叔等历史名人为代表的君子文化内涵,以君子文化园、君子文化墙、君子楼等为载体,大力弘扬君子文化。 “现在打麻将的少了,锻炼身体的多了,说家长里短的少了,读书交流的多了。”君召乡党委书记王向民介绍说,“君召乡利用特色文化,坚持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一起抓。文化园既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又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郑州市群艺馆举办的非遗展、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雕塑艺术展前,督查组的同志边看边称赞,认为这些特色的文化服务充分展示了郑州市文化服务的实力。 督查组认为,郑州市注重依托和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并将其变成公共文化产品,突出了公共文化的思想引领和精神激励作用,设施和服务体现了人本、人文、人性的特点。 专项资金确保创建长效化 “近来,国家和省、市、区都非常重视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加大了对文化的投入力度,为社区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设施设备,活跃了基层文化生活。”在郑州市群艺馆座谈时,马寨镇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郭伟霞、大学路康桥社区书记刘俊等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代表敞开心扉。 正如她们所说,入选首批示范区后,郑州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举全市之力,集思广益,完善措施,全面扎实推进郑州市的示范区创建工作。 为支持创建,郑州市财政将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设立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主要用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维护、设备购置、图书更新、免费开放补贴和组织公共文化活动等。各县(市)区财政也都设立了500万元至1500万元不等的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将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文化大院设施维护和活动开展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正常运转,保证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 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哲表示,到2012年底,郑州将基本建成设施网络覆盖城乡、服务供给高效便捷、组织支撑坚强牢固、保障措施持续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独具特色、辐射力强的公共文化服务“郑州模式”,在全省发挥示范作用。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