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站内搜索:
四川合江县文化馆:塑造品牌 延伸服务
时间:2012-02-27 编辑:全悦

合江县文化馆原创舞蹈《合江早豆花》获四川省第二届社区优秀文艺节目展演一等奖

合江县2011年文化遗产展示专场演出

    近年来,地处川黔渝结合部的四川省合江县文化馆积极探索免费开放新方法,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拓展服务项目,通过实施人事改革、品牌塑造、文艺辅导、精品创作、非遗保护五项重点工程,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有力地促进了群众文化的繁荣。合江县文化馆去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并被泸州市文化局评为“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获得“群文事业推进奖”。 
    人事改革激发活力。为增强文化馆的发展活力,合江县根据文化馆职能和发展需要,本着创新、高效、务实、开拓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才,并对内部机构和岗位进行重新设置,实行竞争上岗。同时制定和完善了《合江县文化馆目标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法规,对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坚持按劳分配、奖勤罚懒。新机制激发了文化馆的活力,形成了“钻业务、谋发展、比服务”的良好氛围。 
    品牌塑造凝聚人心。合江县作为全省文化资源整合试点县,大胆整合各种社会文化资源,探索建立“1+N”群众文化活动新体系,多层次、全方位地组织开展广场文艺演出、送文化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该项工作还在去年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交流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合江县文化馆全年组织文化活动100多场,其中以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巡演、“唱响合江”“超级唱将”“广场文化月月香”影响最为广泛,群众参与度最高。 
    文艺辅导延伸服务。在直接组织大型演出活动的同时,文化馆把文化干部当成“文化火种”,通过现场辅导、集中培训等形式,分散到乡镇、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和农村演艺团体中,为群众开展文化辅导活动,同时为民间演艺团体免费提供排练场地和设备。为把先进文化送到千家万户,提升民间演艺团体整体水平,文化馆重点加大了对农村演艺联合会的业务辅导培训,引导成立农村演艺联合会,引导设备、人才进行整合,还编辑出版了舞台文艺作品集《合江戏剧小品精选》、合江民歌集《不唱山歌不开怀》,免费赠送给各演艺团体。现在,全县60多家演艺团体活跃于农村和乡镇,全年演出5000多场,受惠观众达70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精品创作独具特色。文化馆把精品创作当成发展文化生产力、提炼地方特色文化、检验全馆文化水平的大事来抓,每年多次召开创作工作会,并召集文艺创作者进行研讨,确定创作主题,讨论修改作品。2010年,合江创作文学、舞蹈、音乐等文艺作品1000多件。其中,原创地方特色舞蹈节目《古镇伞韵》、《山魂》、《合江早豆花》、《田野飞歌》、《抬工号子》等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景区民俗节目《祭山大典》、《欢乐芦笙》、《踩歌坛》等深受游客欢迎。《我是合江人,我热爱合江》成为网络红歌,点击率超过100万。展示合江荔枝文化的MTV《荔枝红荔枝甜》,被评为全国首届村歌大赛“十佳优秀村歌”。 
    保护“非遗”传承文化。合江建县已有2000多年,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近年来,文化馆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2010年,文化馆对全县的山歌民歌进行了深入普查,整理出版了民歌集《不唱山歌不开怀》,同时举办了首届民歌大赛,评出了歌王、优秀民歌传承人和民歌之乡等。为传承优秀民间文化,文化馆利用自身场馆建立了民间音乐、舞蹈类非遗项目传承基地,依托学校、企业、社区建立传习所。四川音乐学院被省级非遗项目——福宝高腔山歌所吸引,在合江县福宝镇挂牌成立了山歌民歌研究基地。文化馆还将非遗项目编排成文艺节目,搬上舞台进行宣传和展示。其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合江早豆花》编排成舞蹈后,先后获得了四川省残疾人艺术节和四川省社区优秀文艺节目展演一等奖。 (匡红兰 何平)

网站说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