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站内搜索:
无障碍 零门槛 零距离 “免费文化”大餐香飘雅安
时间:2012-02-27 编辑:全悦
    退休教师罗怀树,最大的爱好就是钻研书籍,每周必去图书馆坐坐,这是他最大的享受。偶尔带着上幼儿园的孙子去博物馆忆古谈今,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让他也格外有成就感。他说:“像我这样的老人,在图书馆不掏一分钱就能看到那么多好书好报,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快乐。博物馆也免费,这样的城市才是让我们感到幸福的城市!” 
    文化场馆曾经只是“文化人”的天下,现在变成了雅安市民平等享受的公共资源。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场馆免费开放……这一系列大动作的背后,是我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具体体现。 
    免费开放 
    能让知识更加流动 
    作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市图书馆免费开放充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质,免费开放只是手段,为市民感受知识文化所带来的精神熏陶才是最终的目的 
    “一个城市要是没有读书氛围,充其量就是一大堆钢筋水泥的堆砌物。有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城市就有了魂,才会显得高雅。市图书馆新馆免费开放以来,我经常到图书馆看书、借书、查资料,方便极了。”年过六旬的李素平是市图书馆的常客,他说,天天泡图书馆看书,已经成为他的生活习惯,过年也不例外。 
    推进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我市民生工程中的一项举措。在众多市民看来,图书馆新馆的免费开放,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也让群众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 
    “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是每个公共图书馆都应具备的性质。”该馆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免费开放服务,让公共图书馆的这“四性”更完备,同时也让图书馆有更多的精力深化社会服务功能。近年来,该馆打造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推广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在“馆藏精品图书展”活动中,雅安市民不仅尽情阅读了描述雅安历史文化的著作,而且平时只能查阅、从不外借的文献资料也能看到,可以说,图书馆每年一次的服务宣传周活动大幅提升了图书馆的文化品位、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图书馆还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开展各种读者服务活动,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学校、工矿企业、部队和乡镇农村。 
    “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馆藏的书籍和知识需要流动,只有当其被借出、被阅读,进行创造和转化,其作用与价值才能被发挥出来。图书馆免费开放能让知识更加流动。”该负责人表示,在正常开馆时间内,读者都可自由进入图书馆,免费进行书刊阅览和借阅、数据库查询、自助学习等。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技信息、开发智力和资源共享的重要职能,对保护公众平等获得信息的权益,传播社会主流文化,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负责人表示, 作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市图书馆免费开放充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质,免费开放只是手段,为市民感受知识文化所带来的精神熏陶才是最终的目的。图书馆将进一步创新服务手段,鼓励更多的市民走进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享受优质的文化资源。 
    免费开放 
    能提升大众艺术修养 
    博物馆“免费开放”,功在社会,利在百姓,体现了政府文化惠民政策的具体落实,成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 
    2010年12月30日,雅安市博物馆新馆开门纳客。博物馆开馆一年多来,让众多参观者度过了一趟愉快的历史文明之旅。 
    零门槛,每个人都是文化遗产的拥有者;零距离,每个人也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馆藏内容丰富,布展有创意,耐看。”在外读大学的王冉今年寒假归来,喜爱上了充满人文魅力的博物馆。 
    “这算是雅安的又一创举吧!”胡朝贵谈雅安博物馆免费开放时高兴地说。胡朝贵是位退休人员,得知博物馆免费开放后,他就隔三差五来这里转悠,博物馆幽雅的环境、丰富的展品、不断更新的展览让他流连忘返。“博物馆免费开放非常好,对退休老人的生活而言,又多了一个文化内容。”胡朝贵告诉记者,博物馆“免费开放”,功在社会,利在百姓,体现了政府文化惠民政策的具体落实,成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 
    “博物馆作为一个地方文明的标志之一,在收藏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传承发展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雅安博物馆免费开放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感受博物馆文化,感受雅安文化魅力,使文化成果的受益面进一步拓宽,无疑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雅安市博物馆馆长李炳中说出了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重大意义。 
    “免费开放让普通大众有了更多机会和艺术亲密接触,感觉特好。”李炳中表示,免费开放是长效机制,随着观众与艺术殿堂接触机会的越来越多,市民的观展习惯将变得越来越文明,大众的艺术修养也将得以提升。 
    免费开放 
    仅仅是个开头 
    公共文化馆既要做好馆内场地设施的免费开放,更要注重面向全社会基层文化建设的免费指导服务 
    对于像博物馆这样的公共设施的免费开放会不会造成弱化公共资源管理的后果?对此,李炳中表示,公共设施的免费开放不仅不会弱化公共资源的管理,反而将促使政府加大对公共资源的投入和公共资源的自身提高。观众的压力会促使博物馆千方百计地组织推出更多更好的展览项目,以满足公众不断提高的文化需求,展览质量由此就会得到提高。 
    其实,作为文化惠民工程,不仅是图书馆、博物馆,市体育馆也已向社会免费开放,正如火如荼重建的文化馆也将向市民实行全免费的零门槛服务。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建设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使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状况有了大变化,尤其从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看到了政府重视民生的视野,正在从物质生活层面扩展到精神生活层面,让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真正为民所享。”对此,市文新广局文艺科樊小融表示,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让老百姓“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可谓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一大飞跃。如果仅仅建立在免费上,肯定是不够的,应当逐步培养社会公众走进场馆参观的文化习惯。免费开放仅仅是开头,公共文化馆既要做好馆内场地设施的免费开放,更要注重面向全社会基层文化建设的免费指导服务。同时,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仍需探索新模式、新方法,进一步提升服务公众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惠民。(记者石雨川)
网站说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