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站内搜索:
从一份阅读排行榜看孩子的“阅情”
时间:2012-03-12 编辑:全悦
    在4月2日世界儿童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笔者通过对图书馆、学校和家长的调查发现:面对一个日益庞大的图书市场,一个日渐多元的开放时代,一个无法回避的课业现实,出版方、图书馆、学校、家长不应仅仅是要求孩子“多读书”,更应该关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倾向,帮助孩子们解决“读什么、怎么读”的难题。 
    杂而广的书单 
    《蜡笔小新》、《皮皮鲁和神秘汽车》、《眼力大比拼》、《白猫白猫红鼻头》……这是山东省栖霞市图书馆少儿借阅室1月份的借阅排行榜。对于一个拥有馆藏文献资源17万册的图书馆,这份排行榜其实并不能反映出孩子们的阅读热点。“1月的排行榜反映的是寒假的借阅状况,上面很多书是学校推荐的书目。”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笔者。 
    在栖霞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的走廊里,墙上悬挂着16名“读书小博士”的照片。不过,这些孩子们手中拿的最喜爱的书,却没有一本是学校推荐书单上的。“这并不是说学校的书单不好,而是现在孩子读的书远远要比我们想象的杂和广。”教导处的李老师说。 
    这种“杂和广”在新华书店得到了验证,探险、侦探、历史、地理、科普、漫画、小说,都是孩子们扎堆儿的地方。书店营业员说:“小读者喜欢的图书类别比较广泛,本以为女孩子爱读校园文学,可是有许多男孩子也在买;觉得历史、地理书应该是男孩子的兴趣,可也经常有女孩子买。” 
    不过从图书的摆放位置还是能看出:各类穿越、魔幻、玄幻的小说正大行其道,占据了书店的显著位置,而人气偶像作家郭敬明以及新生代作家的书则排在第一序列。营业员说,这类书一直都卖得很好,读者包括初中生甚至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文字和插图很美很炫,自然会吸引打动他们。有些家长不给买,孩子会自己攒钱来买。” 
    随机采访孩子时,笔者还发现了几个新的现象。一是孩子们对哲学、经济有着出乎意料的兴趣。五年级学生高波文读过《小狗钱钱》、《货币转转转》、《奇拉的漫画经济教科书》;正在看《哲学家讲的哲学故事》第一辑的段文静说,妈妈看她对哲学挺感兴趣的,又从当当网订了第二辑。二是有的孩子给出的书单中甚至包括成年人的书,比如五年级的孙梦月的书单中有《藏地密码》、《魔戒》,初一的刘春来有《盗墓笔记》、《明朝那些事儿》。 
    多元渠道和多样态度 
    调查中笔者发现,虽然孩子阅读书目的主要来源是学校、老师、家长的推荐和购买,但在多媒介交叉覆盖下,孩子的阅读也呈现出交叉递进的趋势。 
    初一的李欢欢看完《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后觉得不过瘾,又去买书,看完书得出自己的结论:“电影拍得不如书好看。”从小就是《三国演义》迷的他,看过新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后,又找来其他关于三国的书,而这种读书方式让他在谈论“三国”这一话题时很全面甚至很专业。 
    “赛尔号”是孩子们喜欢的一款游戏,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在赛尔号游戏主线故事上进行了二次创作,推出了“赛尔号精灵传说”系列和“赛尔号冒险王”系列,新华书店的营业员表示“卖得还可以”。 
    孩子们在选书时也显示出自己的独立性。戴着近视眼镜的孙晓梅在选书时的神态像个大人,她最初迷的是从韩国引进的探险漫画系列书籍,这些书让她对世界地理、历史产生了兴趣,之后她又觉得对中国历史了解得还不够,于是又开始看《图说天下——中国历史》。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阅读选择表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们并不完全排斥孩子看绘图本以及漫画。书店里一位拿着《漫画e族》、《绘心》的家长说:“现在孩子的学业都不轻,他们也需要放松,看一本漫画不到半小时,但孩子的开怀大笑对我来说很重要。” 
    “读什么、怎么读”的困扰 
    新学期开学,栖霞实验小学在课表里加了一堂阅读课,孩子们可以在课堂上读自己喜欢的书。随后,在学校发放的“你最喜欢什么课”的调查表中,“阅读课”成了孩子们的首选。孩子读书的热情让实验小学的校长信心大增,但困扰也随之而来:如何从日渐庞大的儿童图书市场中找出真正的好书推荐给孩子?“特别是对那些高年级的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力日渐成熟,但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有限。”这种焦虑也困扰着许多家长,“初二以后的孩子基本上很少有时间看书了,这是当下教育体制下无法回避的现实”。 
    栖霞市三中附小的刘维芳老师把只看热闹的阅读称为“伪读书”,她说学校里这样的孩子并不少,所以学校在评选“读书小博士”的时候,不只看孩子们读书的数量,还要让孩子说出喜欢一本书的理由。“孩子的阅读书目实际上还是非常依赖大人的选择的,但是单靠学校和老师自己去筛选书目,目前恐怕还不太现实。” 
    另一位老师干脆用起了“笨”方法——给孩子买的书他先浏览一遍,过滤掉那些“只注意到自己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却忘记了也要站起来带孩子向前走”的作家的书。栖霞市儿童教育专家刘卫东认为,现在很多儿童书都缺少文化上的把脉,“其实从《哈利·波特》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欧洲神话、民间传说的影子,孩子在阅读时如果有人可以指导,就能够了解到曾经有过的古老文化习俗”。 (张志权)
网站说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