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 热点专题 | 文化统计 | 专项工作 | 公众留言 | 网上直播 | 在线访谈 | 网上调查 | 12318举报 | |
行政许可项目 | 网络音乐 | 网络游戏 | 营业性演出 | 文化产业投融资 | 视频报道 | 中国文化 | 网站地图 | 电子邮件 | 展演/讲座信息 |
佛山: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成果丰硕
2011年,佛山市继续大力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联合图书馆工程创新性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持续深化,数字图书馆资源不断充实,农家书屋提前完成省级指标,农村(社区)公益电影放映超额完成放映任务。全市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推进与创新性工作,有效服务了文化民生之城建设,为广大市民与外来务工群体享有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了可靠保障。
一是联合图书馆工程创新服务方式,推出“二代身份证”免押金借阅,使读者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图书馆服务。佛山市图书馆联合全市28家联合图书馆成员馆同时推出“二代身份证”免押金书刊借阅服务以来,市民反响热烈,读者办证量和流通量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全市联合图书馆开通新证超4万个,是往年同期的4-5倍;各成员馆新增读者数量也急剧增加,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截止2011年12月底,联合图书馆成员馆增至32家,累计办证12.3万个,可供读者借阅的图书期刊207万册,累计流通373.3万册次。禅城区还把社区书屋、职工书屋、校园书屋、军营书屋纳入联合图书馆序列,不断完善联合图书馆体系。 二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继续深化与合作单位合作共建,服务网点不断增加,共享培训成果丰富。2011年,各项文化信息共享服务工作开展顺利,共享工程系统运行良好,在推进佛山地方文献全文库数字化项目、自建及整合馆藏数字资源实现共享、提升佛山共享工程分中心信息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继续与佛山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合作共建工作;与市总工会合作建设的“职工书屋”新增157个基层服务点。截至2011年12月底,已建成市支中心1个、区支中心5个、基层服务点480个,覆盖全市所有镇街;辑录“佛图掠影”、“全国共享工程宣传片”、“共享资源选录”、“共享资源光盘目录”等内容刻录赠送光盘,用于书屋的视频播放、数字资源网络阅读等服务;全年培训共享工程工作人员累计1200余人次,其中共享工程应用培训171人次、网络技术培训39人次、数图利用培训1000余人次、联合图书馆应用培训20余人次;为数字电视专栏服务精选专题视频资源48部约133G,使共享工程的数字电视服务保持更新、持续发展。 三是数字图书馆建设数字资源不断充实,使用效益持续提升。佛山市图书馆拥有一定规模的资源种类,多家知名数据库的电子资源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对中文学术期刊、重要数据新闻、电子阅读书籍等信息查询需求,也为科研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信息保障。2011年佛山市图书馆引入书生移动图书馆试用系统,为市民免费开通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内容涉及维普、书生等大型数据库;引进方正电子读报系统,开通30余种电子报在线阅读;完成数字资源年度采购计划,与CNKI、万方、维普、龙源等多家数据供应商达成采购协议;制定《数字资源利用评价报告》等,改善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质量和利用状况,更好地发挥和提升数字资源的应用效益。 四是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依托书屋开展的文化服务进一步深入推进。2011年全市共完成建设173家农家书屋(不含顺德),提前半年完成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目标。开展岭南流动图书车下乡惠民活动,组织流动图书车到乡镇公共文化场所,为农民提供购书优惠、阅读咨询、免费赠书和有奖阅读知识问答等活动;发起为农家书屋捐赠图书倡议活动,效果显著;通过优秀农家书屋的评选,宣传优秀书屋管理经验和事迹,为其他书屋树立典范,在各书屋之间形成相互学习不断进步的氛围。围绕“岭南乡村读书带头人”评选活动宣传推荐工作,鼓励农家书屋管理员争当读书带头人,形成农民热爱读书的氛围。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