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 热点专题 | 文化统计 | 专项工作 | 公众留言 | 网上直播 | 在线访谈 | 网上调查 | 12318举报 | |
行政许可项目 | 网络音乐 | 网络游戏 | 营业性演出 | 文化产业投融资 | 视频报道 | 中国文化 | 网站地图 | 电子邮件 | 展演/讲座信息 |
山西展开文化惠民大行动
中国文化报驻山西记者杨渊 通讯员李海涛报道:“这个戏取材真实,表演生动,看了之后让人感动、让人振奋。申纪兰是当代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是学习的榜样。”刚刚走出剧场的一位观众对记者说。3月20日晚,山西廉政文化精品剧目展演活动的首场演出、取材自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事迹的上党梆子《西沟女儿》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展演活动包括《西沟女儿》、《刘胡兰》、《信仰之光》等7个剧目,涵盖了上党梆子、北路梆子、晋剧、蒲剧、话剧等剧种。据了解,这次展演活动是继“辉煌山西、文化惠民”和“欢歌笑语满三晋、龙年文化大拜年”之后,山西推出的又一次文化惠民大行动。
基层百姓成了看戏的主角 “辉煌山西、文化惠民”和“欢歌笑语满三晋、龙年文化大拜年”是山西省今年推出的文化惠民活动,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集中演出了40多台优秀剧目,先后有近6万名观众观看了戏曲、话剧、舞剧、歌剧、说唱剧等艺术门类的演出。 根据山西省有关部门的安排,春节期间,每天有1000张票免费发放到基层观众手中。活动期间,主办方先后组织了环卫工人、医卫系统职工、公安交警、公交职工、社区居民等演出专场。有些行业的干部职工,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平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坐在剧场看戏。这次,当地政府特别给他们发放了免费票,使这些平时为社会服务的奉献者能够安心看大戏。 为了使文化惠民活动落到实处,山西省政府拿出500余万元,购买了省内外16台大戏,包括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京剧《四郎探母》和京剧折子戏专场、山西省晋剧院的晋剧《打金枝》、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歌舞《水墨中华·风》、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歌舞《四季情韵》等,涵盖了京剧、晋剧、话剧等舞台艺术门类。来自太原市小店区的76岁的张大爷说:“平时看戏都是在乡村的露天舞台,能在山西大剧院这么漂亮、暖和的剧场里看名家的戏,而且还是政府免费送的,真像是做梦一样。” “到剧院看戏去”成新时尚 经典和时尚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共放异彩。此次惠民演出的品种之全、水平之高、内容之丰富,创造了山西演艺史上的多个第一。活动充分考虑到各年龄段观众的艺术喜好,兼顾了城乡群众的艺术需求,不仅邀请省内院团参与演出,还有国家级院团和兄弟省市剧团助兴;不仅有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剧目,还有近年来山西推出的新创剧目,更有谭晶、戴玉强、黄豆豆、孟广禄、王迪等国内知名的艺术家。 在元宵节音乐会的现场,带着6岁女儿来看演出的高女士对记者说:“我今天是特意带孩子来这里看演出的。想让她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李女士是带着老公和孩子专程从晋中市榆次区开车来太原看演出的。她说,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戏,从来没有走进过剧场,今天来到这里很兴奋,他们一家人不到7点就赶到剧场了,楼上楼下、剧场内外转了个遍,还拍了不少照片,她觉得剧场里艺术气息浓郁,在这里观赏演出很时尚。 一花引得百花香 一支支“送戏下乡”小分队活跃在山西省的农村和基层社区;一场场精彩剧目呈现在三晋大地的山庄窝铺、田间地头;一位位梨园名角走下舞台,来到群众身边。如今,政府买单、群众得实惠的文化惠民活动在山西已成为一种常态。 面对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运城市连续数年都把“送戏下乡”演出纳入每年的民生实事。不用村民和村集体掏一分钱,由市县两级政府买单,剧团送戏上门。2011年,该市15家剧团翻山越岭、走村串巷送戏4000余场。垣曲县曲剧团到最边远的历山镇同善村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送戏上门;绛县豫剧团深入崇山峻岭中的革命老区迴马岭为群众演出;芮城县蒲剧团在风陵渡六官村演出时,专程到瘫痪在床的张子潮老人家中“送戏入屋”,让这些边远地区的群众不出村、不下山就享受到了文化大餐。 今年初,山西忻州市政府投入100万元办起了周末大戏台。如今,每周五晚上的忻州剧院内,北路梆子、二人台、繁峙秧歌、神池道情等地方剧种轮番登台。忻州剧院院长王宇建说:“之前我还为缺少观众担忧,没想到现在900多张免费门票不到两小时就被领完了,就连平时很少用到的二楼座位都坐满了观众。” 64岁的王变梗是北路梆子的老戏迷,他看着漂亮的大剧院说:“以前在室外看戏有时候会风吹雨淋,现在有这样好的地方看戏,还是政府给咱掏钱,真是让俺这老戏迷掉在了蜜罐罐里。” “过去剧团既想进剧场,又怕到剧场演出,因为唱一台戏光租剧场就要花6000多元,这对很多剧团是个不小的负担。惠民活动很好地化解了这个矛盾。”忻州北路梆子青年团领衔主演杨仲义说,“政府买单以后,不光市民有戏看,演员也有戏唱。从农村土台子到剧场舞台,观众对演出质量的要求提高了,演员们的艺术呈现也更完整了。”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