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 热点专题 | 文化统计 | 专项工作 | 公众留言 | 网上直播 | 在线访谈 | 网上调查 | 12318举报 | |
行政许可项目 | 网络音乐 | 网络游戏 | 营业性演出 | 文化产业投融资 | 视频报道 | 中国文化 | 网站地图 | 电子邮件 | 展演/讲座信息 |
牡丹之名
牡丹是中国名花之一,花朵硕大,花容端丽,雍容华贵,超逸群卉,素有“花王”之称。牡丹的根皮在中药中叫丹皮,是清热化瘀的良药。牡丹原为野生的落叶小灌木,在中国大约有1500年的栽培历史。自唐代以来,牡丹之盛,莫过于洛阳,以“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传于世。欧阳修曾赋诗句“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来称赞洛阳牡丹。 据有关史料记载,宋代的洛阳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而且有不少名贵品种,其中的“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的“王”和“后”,尤为人们所喜爱。为了让天下百姓都能一睹号称“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的风采,当时的洛阳太守组织了“万花会”。花会期间,人头攒动,满城皆花。 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得更盛。靖康年间,金军攻破北宋京城洛阳,牡丹从此衰落。但自从洛阳牡丹享誉之后,各地慕名者纷纷前来求购,使得洛阳牡丹流传全国。 建国后,洛阳十分重视牡丹的恢复和发展工作,组织园林科技人员扩大繁殖,建立了牡丹花园和牡丹花坛,牡丹重又恢复了生机。1982年,牡丹被正式命名为洛阳市市花,洛阳同时决定举办牡丹花会。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