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站内搜索:
特色文化城市发展论坛在河南省洛阳市隆重举行
时间:2012-04-11 编辑:马思伟

  古都花香喜迎宾朋,凝聚共识再谱新篇。4月11日,由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河南省文化厅、洛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特色文化城市发展论坛在河南洛阳隆重举行。此次论坛是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论坛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特色文化城市发展理论,交流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经验,推动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与发展。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副厅长郭书城、洛阳市人民政府市长李柳身、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炳旭等领导出席论坛。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全悦


  刘玉珠司长、杨丽萍厅长、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炳旭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刘玉珠司长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作的《决定》明确要求,要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这必将对我国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部将以举办此次论坛为契机,总结论坛成果,加强对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调查研究,研究出台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大鼓励和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工作力度。

河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丽萍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全悦 摄

 
  杨丽萍厅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河南省文化建设情况。她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是促进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河南省将立足实际,认真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科学规划和开发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延长文化产业发展链条,使特色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积极开展文化推介,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炳旭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全悦 摄


  杨炳旭部长在致辞中指出,特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它对一个城市的经济、文明、环境、人文乃至人的习惯、习俗都有重要影响。在未来城市发展中,洛阳市将围绕“千年帝都、河洛之根、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四张文化名片,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城市独特人文风貌,改善城市文化环境,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全悦 摄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副主任祁述裕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全悦 摄

桂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陈丽华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全悦 摄

 

洛阳市委副书记、洛阳市人民政府市长李柳身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全悦 摄


  本次论坛分为主题演讲和对话式论坛两个部分。国内知名文化产业研究专家,来自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和国家行政学院的祁述裕教授,分别就“文化强国战略与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桂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桂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丽华与洛阳市委副书记、洛阳市人民政府市长李柳身分别结合本地区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作了主题发言。

对话式讨论环节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全悦


  在对话式讨论环节,熊澄宇、祁述裕等文化产业研究专家与来自洛阳市、桂林市、开封市、常州市分管文化建设的领导,围绕特色文化城市的理论发展规律和各地的实践情况、特色文化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特色文化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策需求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本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主持。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文化(厅)局文化产业处处长,河南省文化产业教育研究机构、优秀文化企业代表,以及洛阳市有关单位共约200余人参加论坛。

网站说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旧版网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0号
网站管理:文化部信息中心 邮编:100020
ICP备案:京ICP备05083456号 电话:86-10-598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