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提高普通传承人群,尤其是学徒的学习和领悟能力,提高传统工艺的审美水平和实用程度,扩大传承人群,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二、培训方向
青瓷烧制技艺
三、培训对象
浙江制瓷业发达、从业人员过万,总体素质普遍较高,尤其是近年来新入行的年轻人,都有较高的学历和较好的专业背景。因此,本次培训,主要招收青瓷制作技艺项目的青年传承人群。他们具有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在专业和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审美层次上有待提升,通过培训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潜质。培训学员拟从省级以下代表性传承人所带徒弟中选取,共约60人。
四、培训时间和课时
(一)培训时间
2015年8月2日到9月1日。具体安排如下:
8月2日,全天报到;
8月3日上午,开班仪式;
8月3日下午至8月31日,培训;
9月1日上午,毕业作品展;
9月1日下午,结业典礼。
(二)课时
共计168课时。其中,课堂讲授(含部分实践内容)68课时;实践研讨100课时(校内研讨76课时,校外交流研讨24课时)。
五、培训地点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六、培训内容
课程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与文化理论讲座、工艺基础、实践技能、观摩交流等模块。提供传统技艺所需的美术基础、造型能力、设计理念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在于完善传统民间师徒传承中不足的知识结构(主要从师父处难以学到的必要知识);了解现代造型艺术的时代特征和现代艺术市场现状,学习新媒体思维和运用理念;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鼓励学员间交流讨论;组织学员参观现代艺术展和文化产品市场。通过课程学习,深刻理解项目的核心价值,在维护制瓷技艺多样化的前提下,使学员建立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现代生活、现代市场相结合的意识,让传统手工技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手工技艺,推进传统手工技艺在当下的传承和发展。
七、培训方式
(一)集中授课与小组研讨相结合:以讲座方式,开展理论专题授课,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基础、陶瓷史、陶瓷种类与风格等知识;讲授从事青瓷创作必须的色彩、造型、设计等知识。同时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安排指导教师与小组学员研讨、交流。
(二)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采取小班教学,与创作实践相结合,边学边做,促进技能与素养提升。同时,教学和研讨围绕经典案例、经典作品展开,增强学员艺术感悟力。主要课程包括造型基础、设计基础、摄影、新媒体营销等课程。
(三)名家讲座与考察相结合:邀请浙江省内和临近省份国家产品设计专业人士或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来校讲座,分享产品设计、创作经验。参观大师工作坊、现代陶瓷艺术展、博物馆及艺术品市场,并通过瓷器鉴赏、产品设计欣赏等课程,增强学员现代艺术感悟,了解市场需求。
(四)作品展示。以作品为导向,引导学员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在培训末期,开展学员创作作品展,邀请专家和代表性传承人,现场点评、交流。
八、培训课程
培训期间,半天授课,半天小组研讨、交流。培训课程具体见附件。